得到双腿 仍然走出传奇人生(2)

时间:2017-03-13 15:51:55 

有一天下雨,厕所湿滑,坐便器滑倒了,杨仕春一下摔倒在便池里。他自己爬不起来,陪着来的儿子太小,拉不动他,哭着跑回家找妈妈。艾丽跑来一看,杨仕春满身粪便,一脸无奈,她赶紧跑回来,拎来热水替他擦洗。

对于艾丽来说,每天的日子都是类似场景的重复。为了省下买煤的钱,她怀着孩子还去山上砍柴;为了补贴家用,她在菜场摆摊卖菜,在药厂一天洗几千个瓶子,每月挣364元。直到现在,她还开着个小卖部维持生计。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样的日子实在太难了。可每次艾丽让杨仕春向组织反映困难时,杨仕春总是那句话:多少人都死在战场上了,我们已经不错了。

学医

学医是杨仕春失去双腿两三个月后就有的想法,“想在学医与学无线电修理之间选一样。”“当时你刚刚为国家失去了双腿,就没想到国家会养你一辈子吗?”记者问。

杨仕春笑笑,“但我还想让嫁给我的那个人过得好一点,就想学门手艺,想学个不用腿就能做的手艺。”

杨仕春决定学中医。

那会儿,杨仕春对中医一窍不通。当时,他在老家疗伤,于是决定就近拜师。他先是到县医院排队,不看病,专看医生怎么治病。时间一长,医生发现了,他干脆表明身份,当面请教,不再“偷师”。

他家与县医院之间有段山路,坡多弯多,他每天骑着残疾人车奔波其间,坚持了整整4年。

1992年,杨仕春带着妻儿返回部队,满指望能用自己的医术为官兵服务,没料到,按规定,当医生必须得有医师执业资格证,而这个证需要医学专业大专以上文凭。

杨仕春决定考大学,并立即付诸行动。白天,他到地方医院临床学习;晚上,他自学高等院校医学系课程。

1993年3月,正在紧张复习准备迎考的杨仕春患了肺结核,咳嗽吐血。

治疗肺结核需要增加营养,邻居看杨仕春一家过得实在艰难,就送给他家一只鸡。艾丽把鸡炖好后,给两个孩子盛了几块,可孩子们想着爸爸的病,不肯吃。她把鸡汤送到医院,杨仕春却一口汤也舍不得喝,他说医院吃得好,两个孩子都在长身体,让艾丽把鸡汤带回去。

看着瘦得不成样子的丈夫,端着一口没动的鸡汤,走出病房的艾丽忍不住失声痛哭。

1993年9月,杨仕春以浙江省第三名的成绩考入浙江中医学院,成为一名普通大学生。

但杨仕春显然又不普通。当时,他们班的教室在五楼,杨仕春装着假肢,上下楼梯特别不方便。但对经历过生死的他来说,这些困难都已是小儿科。读书期间,为补贴家用,他还利用课余时间骑车在杭州城拉客人,别人的车收5元一位,他收两元一位。

幸福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这是张海迪说的。我接到上班通知那一天,对这句话的感受是铭心刻骨。”

1995年,杨仕春以全优成绩毕业,取得了中医学大专学历,拿到了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当年12月的一天晚上,正在吃晚饭的他接到师里的通知,让他第二天到师医院上班。

“那一刻,我才真正觉得自己不是废人了!那一天,是我的重生。”电话里,杨仕春的声音从哽咽到抽泣,最后号啕大哭。

当了医生的杨仕春尽情地“享受”着“奉献的幸福”、“给予的幸福”。

他按时上下班,从不迟到、早退,还经常帮有事的同事值班;他不要照顾,坚持和其他医生一样查房;汶川地震的伤员到浙江治疗,他主动跑到伤员所在医院,结合自己的经历,为伤员做心理疏导……

对于幸福的定义,各人的理解不同。按一般的价值标准衡量,杨仕春是不幸的。但杨仕春却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他心里有“四比”:与长眠地下的英烈相比,我还有一条生命,没有理由去争名夺利;与战场上双目失明的战友相比,我还能看到这精彩的世界,没有理由不珍惜现在的生活;与负伤高位截瘫的战友相比,我装上假肢还能走路,没有理由向组织伸手;与那些牺牲战友留给家人的不幸相比,现在我有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庭,没有理由不知足。

这“四比”支撑着杨仕春一路走来。经历了这么多,今天的杨仕春最深刻的体会是:能被别人需要着就是幸福,能为别人做点事就是幸福。

看25年前侦察排长杨仕春的照片,英武黑瘦,一副硬汉模样。今天的军医杨仕春,白白的,笑眯眯的,一脸平和。

他告诉记者,自从断腿后他只哭过3次。

记者提醒他,艾丽说还有一次。那时大儿子才几个月大,杨仕春独自在家照看,儿子哭了,他想去拿个玩具哄哄,结果摔倒在地爬不起来,正好艾丽回家看到了这一幕。

“那一次只流了泪,没哭出声,不算。”电话那端,杨仕春的回答干脆、简洁。

一脸平和的杨军医依然是条汉子。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好人好事

美图欣赏

好人好事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