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涵:退学的“永动机(2)

时间:2014-05-12 20:11:22 

“我就不明白,你怎么学成了这个样子?”王思涵母亲一直在责问自己的儿子。

王思涵缩在房间的角落里,不敢正视母亲的眼睛。他沉默了许久,还是告诉了母亲实情:“爸爸去世后,我就学不进去了”王思涵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出来,“奶奶、姑姑、大爷也相继去世了,我觉得自己特别孤独、害怕。”

亲人的去世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打击,只是有的人能够坚强地面对,而有的人却会因此消沉。但对于王思涵来说,他还那么小,又远离亲人,亲人相继去世,遭到打击却得不到周围人的安慰,这就必然导致了他的日渐消沉。

她的母亲没有说话。这个家庭一直那么安静,家庭的成员几乎都不善言谈。

良久,母亲问:“那你不是还有同学吗?”

王思涵低声说道:“老师上完课就走,同学也很少和我说话。”

母亲看着这个瘦小的儿子眼神忧郁,完全没有同龄人的青春活力,便也默不作声了。

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中年妇女不知所措,她不知道心理学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改变该从何开始,这么多年,她只知道不知疲惫地为这个儿子付出,指望他可以改变这个家庭的一切。这次,她错过了和儿子好好交流的机会。

王思涵无法解开心结,他在大学里拒绝参加一切活动,更因为背负着“神童”的名声,而现在这个样子只能遭到同学老师嘲笑,作为反面教材,他更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一门心思地深陷在父亲离去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他只喜欢一个人在寝室看书。由于长期对周围的一切不闻不问,他越来越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更学不进去了。

这样恶性循环下去的结果,就是王思涵为了躲在寝室看书而旷课。最后,他的成绩已经无法挽救。

大一时,王思涵就有三门以上功课不合格,学校要求他在大二的盯候重修大一课程:此后的四年,他的各门功课陆续亮起“红灯”。在2005年的毕业考试中,除英语外,其他学科他选择了弃考。由于仅有一科合格,王思涵被学校“责令退学”。

辅导员让王思涵找家长,他就以各种借口瞒了过去,直到“责令退学”文件上要求家长签字,他才告诉了母亲。

得知儿子被责令退学,王思涵的母亲是无论如何也不愿相信的。她再明白不过,这么多年,她和丈夫为孩子付出了多少,甚至可以说,王思涵的父亲为了他能快点成才付出了生命。而儿子就是用退学的结果来回报自己。一时间,王思涵的母亲有种天塌下来的感觉。

母亲去学校找领导求情,王思涵所学专业的电气工程学院的宋院长明确表示不会更改这个结果,他帮这个矮小但执拗的母亲分析了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对大学的不适应、父亲的去世、自己主观学习性不强。他在大一结束时,就曾由于三门以上课程不及格,被所在学院要求留级一年。但他重修后仍然毫无进步,学校经过研究,决定不再给他机会,根据相关规定,他应该退学。”

王思涵的母亲彻底没办法了。

在社会各界的请求之下,学校决定再给昔日“神童”一个机会

回到家的王思涵,总是偷偷跑回学校。

“我可以保证,一定会认真学习,求求老师们了!”面对老师们,王思涵边说边紧紧抱着教科书。

看着母亲因为生活的重压一天天苍老的背影,看着母亲难过绝望的眼神,王思涵内疚之极,他觉得对不起过世的父亲,对不起含辛茹苦的母亲。他继续像个永动机一样,开足马力学习,给自己安排了满满的学习任务,每天都刻苦复习大学的课程,希望学校能给他一次机会。

由于学校无意取消责令退学的决定,王思涵对母亲说:“我不打算上学了,想一边打工一边参加自考。重新考大学很难,我有年龄问题,高考的难度也增加了,自考起码比再念四年大学快一点。”

母亲问他:“打工你能做什么?自考你学什么专业?”

王思涵想了想:“体力活,我做不了;脑力工作,我也没有文凭。自考嘛,会选择一个涉及文科少点的专业,因为跳级,地理、政治那些,我从来都没学过。”

那段时间,国内著名教育学家宋凤兰老师正好来沈阳讲课,她也在关注王思涵的事情。有记者就此事采访宋凤兰,她认为“是生理、智力和心理发展不和谐,导致了王思涵的今天”。

王思涵的智力也许远远超出了他的生理,心理远不及生理发展,加上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光环下,没有经受挫折,承受能力低,所以遇到挫折自然会出现抵触情绪。另外,王思涵的心理素质与成年人差距较远,却要进入成年人世界,沟通不了,更加削弱了他的承受力。

宋凤兰还强调,超前教育实际是缩短了人的成长过程,但这种缩短必须按照人本身的规律来,人要经历的事情必须要经历,不能用一方面发展取代了多方面发展。

她说:“我希望思涵为了自己,今后一定要站起来,但他现在就做出要边打工边自考的决定,还为时过早。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及时摆脱退学阴影。”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刘慧也对王思涵事件中折射出的教育弊端进行了批判:“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是培养出一个个‘会考试的机器’。校方也应针对王思涵的情况,为其配备一个专门的导师,及时发现并纠正他成长中的问题,这也是在为我国‘超前教育研究’掌握、记录下第一手材料。”

随着媒体对王思涵所面临的困境的披露,社会各界有了广泛关注。时任辽宁省委副书记的王万宾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王思涵事件”。

这位昔日“神童”又一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但这一次,大家更多的是反思和包容。

铁西区民政局对家境困难的王思涵一家予以积极帮助,为其母亲介绍工作,帮助办理“低保”补贴。沈阳某汽车公司为王思涵提供“助学岗位”。众多社会热心人士为王家捐款,给王思涵的家进行了重新翻修。

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对王思涵的同情,并恳求学校再给他一个机会。

面对各方舆论压力,沈阳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哲当即表示:“王思涵回到学校重新上学了,而且现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好,学校也希望他在新的环境里重新开始。”

2005年9月,王思涵重返校园,在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院读书。和当年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今年18岁,和大一的同学没有什么年龄差距了。

王思涵每两周回家一次,而且是坐火车往返,还要再倒汽车,从学校到家需要两个多小时。

为了节省车票钱,王思涵的母亲从来没有送过儿子。但母亲一天天看见自己的儿子发生变化:衣服全自己洗,再也不把脏衣服带回家;每次回家还争着做饭:在学校也学会节省,每顿只打一个青菜,舍不得花钱吃肉这些细微的变化让她很欣慰,因为眼前这个儿子比当年那个“神童”真实得多,也成熟多了。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励志故事

美图欣赏

励志故事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