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镇只是整个浙江省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在市场倒逼和政府之手两大动力的双重推动下,过去几年,浙江经济一直在进行深度调整。浙江的产业升级采取了多道路进行,一是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向,二是在产业结构内部,或者是同类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迈进,或者是从低附加值产品向装备制造业等高附加值产品迈进。
针对浙江经济过多依赖低端产业和中小企业的状况,从2013年开始,浙江在省一级进行了规模浩大的“四换三名”工程,即加快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的“四换”和大力培育名企、名品、名家的“三名”。有的地方官员则形象地称之为“退低进高”。
2013年,在招工难、用工贵的倒逼下,浙江率先实施机器换人工程,计划在未来5年,每年实施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实现5000亿元机器换人投资,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转变。
据统计,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5.7万台,同比增长55%,约占全球销量的1/4,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器人市场。机器人产业崛起有三大原因:一是市场需求拉动,中国人口红利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形成了对机器人越来越大的需求;二是技术进步推动;三是政府政策支持。
6月9日,第17届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首次发布了《2015中国浙江投资报告》,公布了浙江省七大重点发展产业,分别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旅游、金融、时尚、环保、健康产业。而“机器换人”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2014年2月,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政策瞭望》2014年第二期上发表《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文章,深入阐述了浙江省进行经济升级的思路。
李强在文章中明确提出,今后几年,浙江要力争每年新增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淘汰1000家高能耗、重污染企业。并系统推进机器换人,2014年的目标是,全省完成企业技改投资5000亿元以上,组织5000家企业开展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并落实“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年均增长不低于13%的政策要求,倒逼企业加快机器换人,并培育一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家,打造行业龙头,进行产业组织创新,形成以大企业为主体、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组织架构。
另一方面,加大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过去,浙江依托块状经济、专业市场、浙商渠道的比较优势,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市场交易方式出现重大变革,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浙江电商呈现爆发式发展态势,给了浙江政商各界极大启发,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概念在当地成为最流行潮流之一。
与此前转型升级进程较为缓慢,而突然间急速进行的大唐镇相比,同为绍兴下属镇的店口,早在三四年前就在当地官员的推动下,进行了较为大刀阔斧却更有规划的升级行动。这种持续发力的升级方式,是当地较为典型的模式,也与省长李强提出的全省产业升级模式颇多共同之处。
记者找到了一份在当地流传颇广的前店口镇委书记2012年初的工作会议讲话,其中就将培养大企业作为最近几年当地最核心的工作。这个号称“浙江资本市场第一镇”、全国最大的管材管件加工基地,当时已有6家上市企业,其政府工作计划则是,要在5年内,继续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至少培育拟上市企业15家。
店口企业以强烈的发展冲动为外界所熟知,但缺少一批叫得响、真正有大规模的企业。店口的1000多家管子企业加起来的产值、利润还不如广东日丰、沈阳金德两家管子企业,这显然是整个浙江经济的常见现象,也是当地政府的心头之痛。当地官方明确表示在土地等公共资源配置上向大企业、大集团倾斜,并表示“企业洗牌是必定的,5年内洗不完10年内洗清爽,好一点的沦落成为大企业配套”。
效果待察
2012年,浙江省制造业从业人员超过1500万,规模以上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约16万元/人年,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相应地,制造业的平均工资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了浙江省制造业的整体水准。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