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海军的战略理念磨合

时间:2015-07-04 06:51:07 

既有的外向型经济以及输出资本的意愿,决定了局限在东亚一隅的势力范围对中国价值不大。中国海军应成为“先进中等海上力量”,进一步巩固主要交通线安全,同时更多参与区域外非传统安全行动。

继4月29日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与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纳特进行视频通话,以及5月底海军上将孙建国与美防长卡特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寒暄后,6月上中旬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又在美国与阿什顿·卡特会谈,还参观多处美军基地及可能替代“华盛顿号”驻日的“里根号”航母。在美国明年大选的背景下,中美军界高层的会晤,将为之后一年多中美海军的活动画出“红线”。

实际上,美中两国已相继发布了指引未来10年海洋战略的纲领性文件。美方的《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是2007年同名备忘录的修订版,它在延续“确保由海介入能力”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了“前沿”、“参与”、“即时”三个关键词。北京则是在5月26日发布的《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中,提出了“实现近海防御型(海军)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的长期目标。

一者“介入”、“前沿”,一者“防御”、“护卫”,表面上反映的是两国海军当前的能力差距,实则体现了两种迥异的海军战略理念。它们之间有冲突也有互补,在磨合中摸索和平共处。

美军新战略提“全域介入”

美国海军惯常以备忘录的形式,对其战略目标和用兵思路加以公开。1986年,苏联海军的威胁达到最高潮,美方下决心以“攻势制海”作为回应,意图将苏联舰队封锁、歼灭在海上。但在苏联解体之后,预算高昂的“在海上”(In the Sea)模式被修改为“从海上”(From the Sea),舰队不再试图独立赢得战争,而是作为三军统合战略的载体之一发挥作用。到了2007年的初版《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海军对其区域重心和全球任务已经有了明确规划:在地区层面,以西太平洋-印度洋-波斯湾为中心,保护美国的重大利益、挫败潜在的敌对势力和竞争者;在全球层面,部署多个融合有海军、陆战队以及海岸警卫队的特遣任务群,执行包括威慑、防御、合作在内的六项任务。

2015年版的《合作战略》延续了华盛顿近1/4个世纪以来的战略目标,它将海军的任务设定为:“前沿部署、前出驻扎的(美国)海军部队应利用全球海洋公域作为机动介质,确保对海外地区的介入自由,防卫在那些地区的关键利益,保护在海外的我国公民,并防止敌人利用海洋本身来反对我们。”

应当这样理解美军新战略提“全域介入”(All Domain Access)的逻辑:尽管今日的全球经济已大大不同于17~18世纪“贸易即富源”的模式,但海洋作为经济交往通道的价值依然十分突出。在虚拟空间进行的资本流动,很大程度上仍旧依赖于海上运输,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利益遍布五大洲,皆由海洋航线加以联通。是故最大限度地保障海路畅通不止是维系外部威望的基础,而且是一项内政措施—它服务于构成美国经济基础的私人资本。更有甚者,作为全球化浪潮关键基础的普遍航行自由并非自然生成,而是“美国第一”(American Primacy)的副产品。美国以其无与伦比的海军确保了全球海上通道的开放,使各国无须承担海洋安保义务便可使用这一机动介质;相应地,美国也具备了更大的话语权和执行力,去限制其他国家对海洋的军事利用。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南风窗2015年第13期

美图欣赏

南风窗2015年第13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