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之争:全民乔布斯模仿秀的终结(2)

时间:2015-07-07 14:12:42 

但可以肯定的是,双方都在“以己之长,揭人之短”,抓住别人的短处进攻,却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

真相的细节并不重要,因为中国互联网行业一直就是公关经理们大显身手的主战场,模糊真相一直是其主要工作之一。但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在于,这场“嘴仗”是小米先挑起的。

显而易见,“嘴仗”几乎让小米电视的知名度突然和乐视电视比翼齐飞,雷军又省去了大笔广告费。

但两者还是有差距:2014年,小米电视出货量仅30万台,远低于乐视的150万台。而就用户体验而言,乐视的自营影视点播内容也胜于小米。

主动挑战其实凸显了小米的困境。实际上,两家公司几乎是同时进入了智能电视领域,两者都在2013年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电视,只不过乐视比小米早了4个月。

但后劲却明显不同,小米电视亮相后,并没有大力推广,因为它的主要资源还无法从手机分身。2013年,小米最关键的事情是融资和手机产品的更新。这一年,它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估值100亿美元,并被看成是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阿里、腾讯、百度三巨头。同年,主力新品红米手机大卖。

乐视却找到蹊径。在当时,各大传统电视厂家还深陷在三网融合、三屏融合这样的概念中无法自拔。这些超前概念听起来时髦,但短期内对提升普通消费者的体验毫无用处。消费者只要两点:一是节目要好看,电影要比在公网上能找到的更新;二是要操作简单,因为电视的遥控板用起来比电脑鼠标和键盘费劲。

做视频网站起家的乐视深谙此道,于是将自家内容通过互联网和电视直接对接,同时加以低价策略,为一潭死水的智能电视市场带来了一股清风,成为了智能电视市场的真正的搅局者。

小米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2013年年底,雷军和格力的董明珠打了“赌”。小米当时的说法是,在推出了盒子、加湿器等产品的同时,要不断“抢占客厅”,最终形成一个“生态的闭环”,利用云技术实现智能家居。

当时,有媒体嘲讽称小米的粉丝买不起房,家中没有客厅。这种嘲讽犹如毒舌,但也说明一个问题,小米有些沉迷于自己的概念。对消费者而言,“智能家居”的愿景并没有电视内容好看这么有吸引力,就像小米手机的热销并非全都因为“雷布斯”的个人魅力,而是很大程度来自于基于安卓系统的应用优势,让年轻人用起来感觉“爽”一样。

显然,这一时期的小米并没有在客厅最重要的“部件”—电视上下功夫。做智能家居并非强项,小米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它只是喊口号。举个简单的例子,彩电、冰箱、洗衣机如果要搞智能化,最有技术实力和条件的是老牌家电企业,因为其产品线本身就包含了所有家电品类,搞智能化和大数据平台都有先发优势。

长虹集团企划部部长刘海中对《南风窗》记者分析,手机在中国实现了模块化生产,但电视还做不到。手机对生产线的品质要求、原材料供应都和电视机制造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互联网巨头很难轻易整合产业链,它们进入电视行业的门槛远高于手机。“我们在全国有1万个售后网点,但互联网公司不可能有。”刘海中说。

可以说,小米当初并非不想进入电视行业,而是必然认识到这个行业不是它的“菜”。但现在,小米又重新拾起了这个增长点或者兴奋点,只因为手机业务的兴奋度正在急速下滑。

未竟的手机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南风窗2015年第14期

美图欣赏

南风窗2015年第14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