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BBC“绑架”的中国式教育

时间:2015-08-26 22:02:40 

5位中国精英老师快要哭了。他们经层层筛选脱颖而出,走进英国一所普通公立中学,表演着别人眼中的“中国式教育”,最后才发现原来这只是预设立场的对比,更可能是一场真人秀。

事情始于一个“中国化的英国学校”研究项目,项目中两位国内名校的老师和3名英国本地的中国老师带着“中国实验班”的50位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高强度实验生活,BBC全程跟拍。

“中国实验班”的学习时间是从早晨7点到晚上8点,其间融入了主办方眼中的宽松校服、集体早操、大班上课、体育考试、纸笔学习等中国特色,探讨“最先进的中国式教育”在英国的效果。

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的老师李爱云纳闷了。在她看来,中国先进的中学已经采用小班教学,国内的很多中学也不再是从早学到晚,自己所在的学校下午4点多就放学了。于是她去反映情况,但主办方已认定自己心目中的中国教学模式。

被规定的“中国教育”开始了。中文课老师赵维(音译)像教小学生一样,指着基础中文的拼音,带着百无聊赖的中学生逐字重复朗读。看到这样的课堂,突击检查的校长Neil Strowger不以为然地抿起嘴,眼珠往上一翻,笑着离开。

第一集里出现频率最高的科学和课外活动老师杨君(音译)则习惯于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然后在黑板上用传统方式板书,知识的传递全在书本、试卷以及课堂笔记中完成。她会不断提醒学生记笔记,更多的是提高音调、声色俱厉地叫学生安静下来。在杨君看来,“在中国,只要你是一个老师,自然会受到尊敬,学生就会听话。”以至有网友调侃她被优秀学生惯坏了。

被规定的“中式教育”很快就水土不服。大部分英国学生在课堂上随意闲谈、自由发表观点、听歌、玩游戏、秀B-box。当老师试图维持纪律时,有的学生笑言“老师越严,我就越想捣乱”。中国老师们无可奈何,只好把“请保持安静”作为口头禅。

初始阶段,不同文化的碰撞难免会带来师生的不适应,偏偏这些不适应被放大,而相对和谐的部分被剪了。老师们对“差生”的过激言论真的是中国特色吗?师生的友好互动真的那么少吗?

更多的是冲突、混乱,连背景音乐都带着挑战的意味。在校长查看上课情况时,背景音乐是《大逃亡》、《轰炸鲁尔水坝记》(均描写英国二战场面),“难不成,中国老师侵略汉普郡,勇敢的英国佬要夺回教室?”《卫报》调侃道。

更让中国老师意外的是,节目竟然挑最乱的播出来,甚至断章取义。有一次,李爱云在课上请一位学生不要再随意说话,这时另一位学生说那他来问个问题,李就请他这个时候先不要提问。最后节目中只出现了“现在不要讲话,不要问问题,听我讲”的镜头。

被放大的矛盾、被剪辑过的实验生活,印证了纪录片的开头就给中国式教育贴上的标签–“绝对的权威、绝对的纪律和无情的竞争”。第一集的最后,校长Neil还来了个首尾呼应的结论:“我从一开始就有预感,中国式教育会失败的……”

其实早在2008年,BBC就以纪录片《中国学校》展现高压、残酷而可怜的中国教育。到2014年,BBC又在纪录片《中国如何愚弄世界》中凭借剪辑手法在“客观”记录后尖刻塑造贪婪腐败的中国泡沫经济。

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权意识强烈的BBC用刻板印象绑架现在的中国教育,把过去传统教育方式定义为中国最先进教育,以借鉴之名行抵触反抗之实,继续呈现中国教育的高压弊端,彰显本国教育的人性化。

不知英国民众的情绪有没有得到安抚,反正专栏作家西蒙·詹金斯已经发文炮轰,称中国学校是考试工厂,英国根本没必要效仿。

近年来,英国学生在各种国际评估计划表现不佳,数学成绩令人不忍直视,连首相卡梅伦都被记者那“9乘以8等于几”的“难题”噎住。随着本国数学屈辱的情绪蔓延,英国试图引进中国数学教育方法。但另一方面,中国威胁论在不断扩散。

文 凌江婵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更多精彩,请点击: 绑架

相关南方人物周刊15年25期

美图欣赏

南方人物周刊15年25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