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然在等待机会,等待中国电影市场成熟的那一天,同时他也知道,他自己并不掌握决定权。“有些是你冲戏的时候,有些是你攒角色的时候,就跟那零钱似的,不一定一下就能买个棒棒糖。”他说,演一场好戏,那都是造化,是老天爷帮你。
1
王千源向我走来的时候,携带着一股不明出处的痞气。他迅速选定了座位,确定了采访与拍摄的先后顺序,他的理由是,先聊一会儿可以从早起中醒神,再换身衣服好出镜,这个安排听起来也并不无理。不过很容易让人得出一个冒失的印象。
他穿了一件荧光绿的紧身运动衣,让健壮的上半身更加显眼。中戏的同学过去都嘲笑他腿短而腰长,现在他已经可以把这一点变成优势,在时尚杂志上露出训练有素的腹肌和胸肌。其实他从小就有运动的习惯,尤其热爱运动会,辛苦归辛苦,也算赶上健身现在日益流行,“难的都是好事,不天天跑步锻炼,不天天好好养生,到医院打两针,没褶了,简单是简单,但最后是谁倒霉,咱也不知道。”助理端来早餐–咖啡和三明治,他立刻吃喝起来,用的也是一副镜头之外的吃相,为了吃饱,而不是为了好看。三明治里的菜叶掉了,用手捡起来,再塞进嘴里。随后他甚至想嗑点瓜子助兴。
除了电视剧里常见的东北人唠嗑的典型形象,眼前的场景在王千源既往的影视作品中几乎找不到参考。他演过的无数配角,结巴、娘娘腔、女婿、路人等等,不论在生活还是戏剧中都只是必要的点缀,不具备这样的气势,而为数不多的主角之一、让他拿到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的电影《钢的琴》里的陈桂林,骑着自行车,穿梭在黑黢黢的厂房,为女儿手造了一架钢琴,更是近年中国电影中少见的银幕形象,同时具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气味。像一系列不适配的螺钉与螺母,这些角色很难组装到现在的王千源身上,甚至有点完全沾不上边。不过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言谈不像其他成熟的明星那样散发着表演性,毕竟在媒体的视野里,很少能见到一个在采访中如此认真地吃着三明治的演员。
采访演员时,常常需要探索演员与角色的关系,二者之间可以排列组合出各种方程,尽管解出最终答案几无可能,但这个过程也因此富有趣味。此前对王千源的采访,多数源于他的某部作品,请他快速地描述一下自己的角色和演出心得,比如怎么揣摩一个生于明朝的刺客,在扮演民国文人聂绀弩时他读了什么书。就连在电视专访节目里,他也不怎么讲述自己。嘉宾是他的老同学、比他更早为人熟识的女演员朱媛媛,她绘声绘色的表达似乎更得编导的青睐,而片子里的王千源主要负责附和、傻笑,像是自己故事里的配角。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一个演员还没有成为明星的阶段,也就是说,观众对于角色、作品的兴趣大过他本人,尽管王千源的妻子也是一位所谓的“圈内人”。“要不聊聊你的私生活?”这通常是用来窥视明星、攫取猛料的最后几个问题,被我临时用来当作闲聊的开场。
“行啊,那我就好好给你讲讲。”他一抹嘴,作势要起范,“你愿意看门道,我给你讲门道。你愿意看热闹,我给你说热闹。”他显然具备识破这些无聊玩笑的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