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导演了《指环王》的彼得·杰克逊已经被称作是“新西兰的希区柯克”、“新西兰的斯皮尔伯格”,可是在2001年之前,人们顶多说他和希区柯克一样是个胖子,和斯皮尔伯格一样长着满脸胡子。
尽管当时已经闯出了一点名堂,杰克逊要拍《指环王》的消息还是让指环迷们惊讶得下巴差点掉下来,这个长得像乡村杂货店老板的大胡子怎么能拍这部电影呢?要知道,当时的杰克逊只是被爱看恐怖电影的观众们奉为大师,而在全世界大多数人心中,这个新西兰导演的名气还差得远呢。
杰克逊首先找到米拉麦克斯公司,可负责人只愿意为《指环王》出两部的钱。他拿着米拉麦克斯提供的18个月前期制作的钱忙活起来,可这时公司又提出只拍一部,杰克逊无法接受,米拉麦克斯于是决定让约翰·梅登(《莎翁情史》的导演)接手。
杰克逊一边抗议米拉麦克斯的做法,一边寻找新的投资公司。他想起了《宇宙怪客》的经验,于是利用现有资源(花的还是米拉麦克斯的钱)拍摄了一部25分钟的短片。(后来摄影师安德鲁曾经半开玩笑地称《指环王》为“地球上有史以来最低预算的巨片”,即使投入了上亿美元,影片的制作仍然充满了DIY 的味道。)不过,好莱坞的大部分公司听完杰克逊的设想,连放映短片的机会都没给他。最后,他找到了新线公司。
新线的老板鲍伯·沙伊尔早就喜欢杰克逊的电影,一见面就表示“久仰”。杰克逊假装有很多公司想和他合作,磨蹭了一周,才让新线的高层们看短片。看完短片,鲍伯·沙伊尔说:“合作没有问题,可是我不明白,原著不是三本书吗?为什么只拍两集?三集不是更好吗?”可以想象,当时彼得·杰克逊花了多大力气,才憋住没有笑晕过去。
自讨苦吃 拍《霍比特人》三部曲
《指环王》三部曲在2001年到2003年上映,三部全球总票房超过28亿美元,这还没算DVD及相关产品的热销,共入围30项奥斯卡奖,最终获得18项奥斯卡奖。第三集更是破纪录地包揽下11项奥斯卡奖。
原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休息的彼得·杰克逊在拍摄了《金刚》、《可爱的骨头》和《丁丁历险记》后,又念念不忘地回到了中土世界,而也正是在中土世界中,彼得才会忙并快乐着:“很多人认为我拍完《指环王》,后半辈子可以陪陪家人晒晒太阳了,但我不这么想,我还没有拍完自己喜欢的影片,我想把这个奇幻的白日梦想继续做下去。”
之前在拍摄《金刚》时,彼得·杰克逊瘦了32公斤,而这次来北京的他却恢复了超大吨位,可见他在中土世界是多么惬意,对了,拍《金刚》时他百忙之中还做了个激光治疗近视眼的手术,彻底摘掉了大眼镜。所以这次来北京,很多粉丝奇怪他怎么没戴眼镜。
有了《指环王》三部曲这个难以逾越的标杆,彼得再拍《霍比特人》三部曲就显得有些“任性”,而彼得却觉得“为什么不呢?”彼得说:“我对于电影是个固执任性的人,拍《霍比特人》是我的梦想,我不会顾及如果遭遇差评和低票房会有多尴尬,我觉得任性不完全是缺点,如果有时不任性些,生活多么无趣。”
谈及《指环王》三部曲和《霍比特人》三部曲的终结,彼得·杰克逊十分不舍,“未来不会拍‘中土世界’的电影了,虽然还有很多‘中土世界’的故事,但我们只有《霍比特人》和《指环王》的版权,而托尔金文学基金会不给我们其他的小说版权。”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 【心理视窗】心理噪音来自哪里
- 【前程谋略】无用功的用武之地
- 【菁菁校园】工科女生多有“力”
- 【成长笔记】那段疯狂的青春 叫高三
- 【青年一代】给父亲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 【青年一代】王锐旭:向总理提建议的90后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