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此次“双降”的信息颇为丰富,除了最核心的降息和降准,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下降0.2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下降0.5个百分点。其他内容还包括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对涉及“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部分金融机构额外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对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暂不调整等等。虽然央行此次双降并无出乎市场预计,不过消息公布之后还是在国际市场引发较大反应,美国和欧洲股市大幅上涨,人民币汇率则应声下跌。
触发央行再次降息的主要因素,在于三季度疲软的GDP增速,以及重新调头往下的CPI指数。央行在解释此次双降时表示:“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我国经济增长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需要继续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最新公布的三季度GDP增速仅为6.9%,创下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季度增速,同时也是6年多来首次跌破7%这一重要的心理线。如果四季度经济增长依然没有起色,全年7%的增长目标都有可能受到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降息降准成为当前货币政策的必须选项。与此同时,国内物价指数的回落,也在客观上为降息提供了空间。由于受到猪肉价格上涨的影响,今年国内的物价指数一度出现持续反弹,5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持续上涨,8月份的CPI指数一度上升至2%,在经济疲软的背景下制约了货币政策的施展空间。而随着猪肉价格上涨的动力减弱,CPI指数在8月份的高点之后开始回落,9月份CPI指数大幅回落至1.6%,为再次降息提供了空间。
央行降息的本意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而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不过,央行的初衷最终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可能还尚存疑问。在此次“双降”之前,央行自2014年以来已经实施了5次降息(不算2012年的两次降息),4次降准,货币政策宽松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实体经济并未见明显起色,最新的GDP增速已经跌破7%,并且仍未见底。此次央行再度“双降”,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
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角度来看,实施更有力度的经济改革可能比一味降息更有成效。从贷款利率来看,央行在本轮6次降息之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经大幅从6%下降至4.35%,创下10多年来的新低,但是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更多的问题还是由于当前经济体制所致。除了因为商业银行偏爱大型国企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大量的僵尸企业挤占了大量的信贷资源,扭曲了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如果金融系统无法以市场方式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即使央行释放出再多的流动性,将基准利率降至再低的水平,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最终也会大打折扣。
实体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大幅降息,更大的问题在于由于实体经济缺乏足够的投资机会,使得央行的流动性最终没有如愿进入实体经济。今年8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8.8%,降幅比7月份扩大5.9个百分点,创下2012年以来的最大降幅。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同时也挫伤了企业家的投资信心,按照央行的调查统计,今年二季度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58.3%,较一季度下降0.9个百分点,到了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大幅下降至50.5%,较二季度大幅下降7.8个百分点。如果企业家信心不足,再低的利率也难以刺激企业家们扩大投资。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