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生态这张网

时间:2016-12-05 09:30:01 

以用户群需求为核心

我认为,重度垂直就是生态模式之一。重度垂直让企业从产业链或价值链的上游一直打通到下游,让消费者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获得一系列完整的服务,而生态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的闭环。

按照重度垂直的逻辑来说,每一个移动互联网服务,实际上都在构造一个独立生态,都处在形成一个相对闭环生态的过程中。可以预见的是,生态已不仅仅属于BAT这样大公司,在移动互联网如此迅速发展的当下,重度垂直往前一步走向生态是必然趋势。

现在很多移动应用,做硬件的也好,做上门的服务也好,都已经开始这么做了,终极目标都定在要把自己做成更强大更完整的服务体系上。其实这对消费者而言是一件好事,只有垂直整合才能提供最极致的用户体验。

但生态和闭环并不等于垄断。垄断是完全的闭环,是用牺牲用户利益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利益。而生态是通过最大化用户利益,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最受益的首先是用户,再是企业。这才是可持续的生态模式。

其实,生态布局已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趋势,单打独斗已经行不通了,互联网行业将迎来生态时代。未来的竞争将不仅仅是某个产品或者某个点的竞争,更是企业在生态链各环节整合协同能力的竞争。

虽然现在计划做生态的企业很多,但我并不认为所有的生态最后都能留住用户。真正能满足用户服务需求的企业生态才有可能活下来。

在未来的生态时代,并非仅有大生态存活。在用户需要的每一服务里,都可以成就很多独特的价值生态链。而用户构成的不同,会形成用户消费的差异化,或将塑造不同的消费生态。

举个例子,中国的屌丝阶层和富有阶层是很难用同一种消费形态的,也很少会在同一个地方购物,他们必然有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在过去,这种差异化带来了超市、商场和奢侈品商店等不同形态的商业模式,而在互联网时代,差异化仍将延续,并将催生出不同的生态。

此外由于体量和业务的不同,电商、搜索、社交、视频以及软硬结合的智能硬件领域等,每一差异化领域都将形成特色鲜明的生态体系。所以,不同的厂家、品牌和不同的商业模式应该以自己的用户群需求为核心去打造生态。

乐视生态战法

在打造生态系统上,乐视一直目标明确,就是按照全产业链重度垂直的逻辑,打造一个完整的娱乐生态链。

从平台开始,到内容网站、影视公司、电视剧公司,再到终端的硬件盒子、电视和下游的O2O等,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形成一个重度垂直的闭环,满足用户对各类娱乐内容的消费需求。乐视TV智能终端、乐视影业、乐视网的迅猛发展,证明了这种生态模式的生命力。

乐视目前在做的就是,寻找可以复制这种生态体系的领域。在我看来,这个领域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一、可以打造内容平台;二、存在内容分发;三、可以软硬件结合,并可通过硬件打通全产业链。

所以我们的思路是,坚持生态战略,沿着乐视的内容频道去做延伸。最新推出的乐小宝是亲子频道的延伸,未来体育频道、健康频道、娱乐频道也会有相应延伸。每个频道都将有基于本频道的内容,包含内容平台、分发平台、内容应用到智能终端在内的服务生态链,从而形成有趣生活的大生态。

2015年,乐视主要方向将集中在体育、健康和娱乐上,如果真的要出超级手机的话,会在体验价值服务变化上下功夫。

之所以选择这些领域,是我们对智能硬件发展趋势有一个判断。我们认为,2015年和2016年是智能硬件发展的关键年,迫切需要有一两款普及型产品的出现,它们将被大多数用户接受,并将真正对用户生活产生改变。这种普及型产品最有可能出现在亲子、健康、运动、娱乐等领域。我希望乐视能在这四个领域中开发出突破性产品。

乐视初步计划在2015年3月、6月、9月,陆续分批推出一些新产品。体育方面将推出智能自行车,但方向不是运动产品的再延伸,比如装个测量血压和心跳的传感器等,因为我们认为,后者仅为基础功能。乐视智能自行车将接入娱乐属性,以游戏的形式,通过点卡收取服务费。

在健康领域,乐视不会推出手表、手环或空气净化器。因为,前两种产品,乐视无存量市场,需要从头培育和启发用户,后一种产品很难和现有服务挂钩。换句话说,三种产品都与乐视的DNA和产业化特色不大契合。我们更倾向于对一些日常小家电产品进行改造。

在娱乐方面,乐视有可能做一些小众型产品,例如投影仪这种可以替代电视机,又比电视机轻便的产品。

这些都是乐视正在尝试的新做法。我们希望借此将乐视的娱乐基因转化成有趣生活基因,因为娱乐品牌,最终传递的就是有趣的概念,而这些新的尝试可能将通通归到LeMe品牌下面。

和电视不同的是,这些新领域、新产品,乐视更倾向于和现有行业伙伴一起做、合作推出。在乐视成熟的内部生态、对用户价值服务创新的精准把握以及成熟的硬件生态链基础上,我们正在与合作伙伴达成跨界合作,以形成生态体系。

至于目前已经做得比较成功的智能电视,乐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不仅是硬件,而将更多关注内容服务,通过生态链的搭建、完善,保证内容的专业性、独特性,让电视机服务化、个性化。例如,通过智能电视将家中的智能产品和服务串联起来,开发一些基础提醒、互动、个性化推荐等功能。

未来的趋势是,信息的交互、游戏、娱乐、社交等目前所有在家里用屏幕解决的事情,都可以通过电视这个大屏解决,甚至电视将成为家中所有智能设备的“大脑中枢”。一旦上游的技术创新解决了交互问题,例如轻松打字等,未来极有可能三屏合一,iPad、电脑将被电视的大屏取代,围绕电视的生态将进一步扩展。

解读智能硬件生态

在聊生态时,人们常常会立刻想到互联网的生态构建,对于智能硬件的生态系统如何搭建往往比较迷茫。其实在我看来,智能硬件不是一个行业,它不像汽车、家电这种品类,而应将其归为一个时代,一个互联网化的工业制造时代。

在传统工业时代,硬件的革新,都是基于上游原材料、技术或功能的创新,没有上游的创新,下游的任何创新都只能是波澜而已,最多是零售业的变化,并非硬件本身的变化。例如,以前自行车只有铝制车身,后来上游发现了碳素纤维这种新材料,基于这种新材料,自行车行业产生了一系列创新,这就是典型的传统工业时代的硬件革新模式。

互联网化的工业制造时代,也就是智能硬件时代,游戏规则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时代的创新已经很少由上游来决定,而是由你面对的用户和他需要的服务决定,是由用户价值驱动的创新。

安卓和苹果让手机从工具变成了移动互联网平台,这更多地是一种服务上的变化。乐视的电视机也一样,产品本身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只是根据用户需求,接入了互联网的内容,将它变成了一个服务平台。

现在智能硬件的一个误区就是,把智能硬件当成一个产业或者是一个品类,这样一来,企业的目光就会局限在对现有产品在上游端做一些改变上,而非针对下游端。

其实,很多产业在上游端已经走到头了,加个芯片没有意义。智能硬件不是这么划分的,加了芯片、加了网络模式就是智能硬件,没有加的就是传统硬件。如果这样,智能硬件未来之路会越走越窄,更谈不上构建生态系统了。

在我看来,智能家电也许连形态都不用改,而只是接入了一个新的服务,搭建了一种生态系统。比如冰箱。我认为,冰箱的未来可能不是单单一种产品形态,而是智能冰箱加服务的生态模式,例如配套超市送菜上门服务等。冰箱对接一个APP,能够扫描冰箱里有什么东西,把这些情况发到你的APP上,也发给超市的服务后台。超市根据这个,每个礼拜给你送东西,你无非确认一下菜单,或者加一点补充。这就是智能冰箱。没有必要刻意追求硬件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给予用户新的服务价值,搭建起和硬件相关联的服务生态链。

智能手机的出现让用户拥有了一个很方便的移动互动平台,这个服务平台可以和硬件产品互动起来,解决了信息流的问题,能把需求定义得更清楚具体,用户的很多行为因此可被解构和重组。

硬件创新是有极限的,发展到了一定时期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在平稳阶段,你不可能期待硬件一直都有新的技术或者材料出来,也不能基于这个去构建生态。智能硬件时代,就是这样一个平稳过渡期,应该基于用户需求去匹配硬件的极限。智能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打造服务生态链,而不是为智能而智能。

口述/乐视智能终端事业群CMO 彭钢 整理/i黑马 余一

赞一个 (0)收藏 (0)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15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15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