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们的美剧,或惊艳,或素颜,或长于思考。但是究其深层原因,或许是这个社会有越来越多开始思考自我的女性的出现。虽然是一小步一小步的进步,但毕竟也是一种进步。
从越来越受欢迎的年轻女性题材美剧《都市女孩》,到历年来囊括众多奖项的《副总统》,同样女性政治题材的《女国务卿》,还有女权主义鲜明的《女子监狱》(Orange Is the New Black)、毒舌搞笑的《破产姐妹》、瑞恩·墨菲推出的荒诞轻喜剧《尖叫皇后》、漫画改编清新口感的《我是僵尸》……众多美剧似乎纷纷“女权主义”出众,让人越来越觉得,美剧,已经快要被女性“包围”。
我第一次看《都市女孩》(Girls)其实并无多少惊艳之感。只感觉它是一部颇为沉闷的女性主义美剧。主创莉娜·丹恩(Lena Dunham)将“自我”在电视剧中暴露太多,会让人觉得,过于“直接经验”。而她的“直接经验”,跟正在看剧的我们,又有什么确切关系呢?
可是目睹它一次次成功续订,一季季,越来越成为话题,莉娜·丹恩也因代表一种新、特别、年轻群体的女权主义态度,渐渐使这部剧以及她本人,开始成为一种新新女权主义风向标。于此种种,开始使我重新关注起这部剧,并且时隔一年重看,渐渐发觉出它的好来。
因为同样是讲述四个女孩在纽约的故事,所以《都市女孩》总被和《欲望都市》做比较。而这两者确实是引领了一代女性主义风潮的美剧。只不过,《都市女孩》明显更阴郁一些,戳破的梦想泡沫更多。这是它的时代感,也是它的先进性,也再一次证明,人们越来越能接受丑陋的现实。《都市女孩》代表了21~25岁的年轻女孩群体,在这个时代的发声。这部剧中,我们看到了困惑、自卑、自私、自我为中心,但是,正是它的这种并不遮掩的年轻一代的“自私”,反而是这部剧脱颖而出的一个因素。与过往女权主义美剧过度凸显“女性友情”、“渴望真爱”角度相比,《都市女孩》将一种人性深处最真实的自私,暴露得更彻底一些。主演及主创莉娜·丹恩是微胖和不美的,并且更多情况下,她还是只想着自己、从自己角度考虑,什么选择是最优于自己的选择。而她的三个好朋友们也同样是各自拥有着自己的世界。这种设置诉说了一种现实:对彼此自私的默认是如今年轻一代群体性友情的一个基础。可以说,彼此于彼此之间的自私都是了然的,这种撕去了假装温暖友爱面纱的所谓“友情”,其实才更可能长久。
同样的自私特性也出现在艾美奖大赢家《副总统》(Veep)里。在剧中,副总统萨琳娜专横、自私,是那种在任何环境中,都一定要成为焦点、中心的自我型人格。有一集,女儿抢去了她的风采,她都有点不高兴的样子。可是尽管这一自私特性非常明显,这个角色却并不让人讨厌,反而备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萨琳娜这个角色展露了某种真实。现实的政治世界,确实是需要这样不择手段、处处为自己考虑才能一路过关斩将走到巅峰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剧中台词真的很智慧搞笑。聪明的英国编剧们,写美国政治题材的台词,确实是犀利、深刻、顾忌感更少的。于是在笑声中又冲淡了这种题材本身所固有的厚重黑暗。
《都市女孩》说了四种不同类型女孩的人生故事。一般这种模式很受欢迎是因为每个人都想尝试一种不一样的人生。四个女孩、四条线索,会让观众看到四种截然不同的故事,从商业角度考虑这种模式也屡试不爽。
一直以来,美剧超脱于其他国家剧的重要的一点其实就是它“有思考”。与有些国产剧过于玛丽苏、有些韩剧过于梦幻不真实相比,很多美剧的形成,其实是因为主创以及团队对于某一事件、现象、话题,真正有自己的思考。《都市女孩》其实就有很多来自于莉娜·丹恩本人对于生活、性别以及他们这一代年轻人如何弄明白生活中自己之想要以及如何得到它的思考。
2014年莉娜·丹恩出版的第一本书其实也反映了这种“思考”:《不是那种女孩:一个年轻女人告诉你她“学”到了些什么》(Not That Kind of Girl:A Young Woman Tells You What She’s “Learned”)。她是幸运的,用自己的才华将私人思考转换为一种大众性的东西并引起共鸣、创造巨大经济效益。于是这种“私下的自我”就一点也不自我了,反而会因为她剖露内心的足够坦诚,让这种“私下的自我”成为最大卖点。全世界终于有兴趣看一个长得并不美的女生对于生活的思考了。
《都市女孩》中有一段汉娜在爱荷华作家班针锋相对的场景。作为同样是创意写作专业毕业的莉娜·丹恩,本身其实也深深明白花三年时间写一部小说的研究生项目的虚无和无聊。剧中,拥有写作梦想的汉娜被爱荷华写作专业的研究生以全额奖学金录取。在她充满期待、不惜和自己在纽约的男友分别来到爱荷华以后,她却发现一切不是她想象中那个样子。所谓“写作专业”的研究生,只不过每周聚在一起,朗读自己创作的“小说”,然后再由在座的同学和老师点评。汉娜发现每个人对于别人写作的评论,并不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或是,他们根本没有所谓的“自己的看法”,而实际上是“看人下菜碟”。他们的评论已不是针对写作本身,而是虚伪地照顾各种人际关系的言不符实的赞美。所有人都活在一种强大的自欺欺人和别人的伪善欺骗中。于是力求真实的汉娜再也受不了了。她写了一封信,给每一个人,说明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且在课堂上,再一次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所有人都不喜欢她。因为没有人喜欢被揭穿。
其实,早在第一季第一集,莉娜就强调自己是“这一代的发言人”(the voice of our generation)。乍一听虽然狂傲,但这也是一种年轻时才有的日后会特别怀念的“不知天高地厚”,也正是这种“不知天高地厚”才是日后成功的基本心理动因。1986年出生的莉娜·丹恩,代表了年轻有思想的一种人强烈想要占有更多话语权的欲望。然而,不得不承认,《都市女孩》虽然有着种种先锋性,但在人物塑造方面,却比前辈《欲望都市》逊色了。除去莉娜本人饰演的汉娜和自由灵魂杰莎(Jessa)塑造得较为饱满鲜明外,其余的两个主角,人物形象相对较弱,内在逻辑感也不强,很多行为和她们的故事脉络发展走向,都让人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杰莎的这个角色的塑造,或许代表了当下年轻女性一代最想成为的一种人。她的一出场就让人惊艳。她代表那种生活中你不可能成为的“自我”,一种人人都想成为的“她”。旅行过无数国家。长相美丽、不羁、不屑。忽略一切规则却总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转折。她是那种穿一块碎花布也能弄得很有范儿的那种人。不在乎男子、工作、未来。跟她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可以成为冒险,能让任何平淡无聊的事变得惊心动魄充满跳动。从表面看,她是能瞬间引起人羡慕、疯狂爱慕的,但是当然,她也有自己的伤痛。
在剧中,杰莎能将波西米亚嬉皮风诠释得如此炉火纯青是有其“根”的。扮演杰莎的演员是杰米玛·科克(Jemima Kirke),她的母亲就是为《欲望都市》提供全套服装的古典服装店Geminola的老板。杰米玛·科克出生在伦敦,而英国人本身又是非常擅长Vintage风格的一个国家。她自己也在美国著名艺术院校罗德岛设计学院主修艺术,艺术家的审美天性也使得那么多美女中只有她那种型才能驾驭如此充满边缘感的服装。
在拍摄《都市女孩》之前,莉娜·丹恩拍摄了两部电影。她早期的电影风格可以说是美国独立电影界流行的“呢喃核”(Mumblecore),即由超低预算制片、关注20岁左右年轻人的情感生活、即兴创作剧本、非专业演员出演的电影。她曾经的一部短片《喷泉》也在YouTube转疯了。影片拍摄她自己穿着比基尼泳衣、在一座喷泉边刷牙的场景。“不知廉耻”成为人们于这部短片中记得她的一个重要特征,相似特征也延续到《都市女孩》。在电视剧中她有大量穿着内衣甚至更暴露出镜的镜头。可是,也或许正是这种“不知廉耻”,才是莉娜·丹恩突破自我、走出不寻常路、人生成功的真实原因。
女权主义者通常也热衷于表示对LGBT(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群体的支持。前段时间大热的电影《丹麦女孩》和之前一部比较小众但如今也渐渐走向大众的电视剧《变性人》(Transparent)都是讲述变性人群体的题材。非常好看的美剧《超感警探》里也有很美的讲述变装皇后群体的一集。刚刚结束的小众领域口碑较好的美剧《美国恐怖故事五:旅馆》也有一个“发现内在那个最美的女孩”的变装人形象。之前普利策奖的一部获奖小说,叙述较为深刻的《中性》,也讲述了一个雌雄同体性别错位故事。
同样边缘题材的女性在美剧《女子监狱》中也有出现。于现实中受伤,于现实中成长,于现实中“伤而不怕”。《女子监狱》诉说的是一群生活中已经“犯了错”的女人。和那部太过经典的《芝加哥》类似,每一个监狱中的女人,都或多或少有一段伤心的故事。可是这部美剧对于失足女性的反思似已超过了这一点。这部根据回忆录改编的电视剧本来就有着不可忽视的真实性,2013年刚一推出就迅速发酵火热,获得12项艾美奖提名。值得一提的是,《女子监狱》中那个发型很好的变性女性扮演者拉维恩·考克斯(Laverne Cox)本身就是一个变性女性。于剧中,她将变性人于世俗中遇到的艰难以及现实中的不可容,刻画得充满细节感,也唤起了人们对于这一群体的日渐重视。虽然,《女子监狱》也因为“过度美化服刑人员”而遭到美国社会的很多批判,但不得不承认,这部电视剧一经出场,还是揭示了美国女性世界所长期存在的很多社会问题,从而或多或少在现实生活中,引起了一些改变。
其实,同样题材,早在2011年的《蛇蝎美人》(Femme Fatales)就已涉及。这部剧其实也是女权主义色彩非常强的美剧,但出于种种原因,它仿佛仍是处于一种小众的受欢迎状态。或许这种根据流行的低俗文化、黑色电影中的桥段和连环漫画改编的题材还是稍有偏激,难为大众所接受。
文 张月寒
赞一个 (0)收藏 (0)-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