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赞”按钮的产品逻辑基本与“Like”按钮相同,总结起来是三个关键字:流量、数据和生态
新浪微博第三方“赞”按钮的产品逻辑不复杂:第三方网站引入流量,微博获得覆盖全网的用户兴趣图谱数据,同时加强与第三方网站的生态联系。
新浪微博第三方可嵌入式“赞”按钮测试版于元旦后低调上线。测试版上线后,已有不少科技博客和个人站长将赞组件嵌入到各自网站。显然,Facebook“Like”按钮在全球的成功让国内互联网从业者对新浪微博的“赞”按钮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那么,新浪微博的“赞”按钮的产品逻辑是什么?“赞”按钮又能给第三方网站和微博本身带来怎样的变化?
新浪微博网页版和客户端目前已有站内的表态按钮“赞”,此次测试的第三方“赞”按钮顾名思义是提供第三方网站的,用户“赞”了第三方网站中的某个视频或文章后,就会同步一条状态到新浪微博。测试版同步状态只在个人主页和首页的动态栏显示,并未进入Feed流。正式版赞动态是否会在Feed流显示还未最终确定。“赞”按钮目前已推出了一个说明页面,第三方网站可在上面取得“赞”按钮的代码部署在自己网站中。
正式版的第三方“赞”按钮同步过来的状态包括所赞对象的基本信息,而不是一条简单的文字状态。这也是“赞”按钮区别于微博分享功能的地方。例如,如果用户赞的是一本书,那这条状态将格式化地列出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甚至价格等信息。而在分享功能中,大部分网站同步过来的状态只显示书的名称和图片(部分内容描述设置的比较好的电商会在分享中显示价格、颜色等信息)。
此外,“赞”按钮的操作成本比分享功能更低。用户点击“赞”按钮的同时,状态会同步到微博,达到“浅交互,自然表达”的效果。而分享功能需要用户等待弹出窗口,再点确定。当然,操作成本低也容易造成用户频繁点击,以致于微博首页的Feed流里面“赞”的动态太多损害用户阅读体验。Facebook的 “Like”按钮就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让用户在同步状态时选择是否进到News Feed(公共信息流)。
目前,新浪微博部门也在制定具体的算法规则来防止赞动态干扰用户阅读。“哪些能进Feed流哪些不能进,我们需要做一个限制。”新浪微博“赞”产品负责人如此说道。
第三方“赞”按钮最成功的实践者是Facebook。2010年4月,Facebook推出“Like”按钮将用户在第三方的行为动态同步到 Facebook。搜索引擎专家Danny Sullivan 2011年曾拿到Facebook官方提供的“Like”按钮的一组数据,并公布在Search Engine Land上。数据显示,嵌入了“Like”按钮的媒体网站的跳转流量平均增加了300%。户外装备网站Giantnerd.com在嵌入按钮后的两周内,来自Facebook的营收增加了一倍。女鞋电商ShoeDazzle则发现,通过Facebook接入的用户比一般用户多50%的可能性重复购买。
可见,“Like”按钮给第三方网站带去的流量和经济利益都很明显。
新浪微博“赞”按钮的产品逻辑基本与“Like”按钮相同,总结起来是三个关键字:流量、数据和生态。具体来说,第三方网站则可从微博动态获取跳转流量和经济效益。Facebook和微博则通过用户索引互联网上所有有实际意义的内容,积累下用户的兴趣图谱数据,为未来的精准营销和商业化铺路。宏观角度看,微博通过表态按钮加强与互联网上所有网站的联系,将生态圈扩大至全网并加深渗透。
上文提到,新浪微博第三方“赞”按钮同步过来的状态将格式化地列出所赞对象的基本信息,而不是一条简单的文字状态。这意味着,同步微博的表述重心转移到了被分享对象本身,而不是博主分享这个动作。还是以图书分享为例,原先的分享功能中,粉丝通常只能看到书名和图片,不知道作者、价格这种关键要素,因此点击链接进去阅读、购买的欲望会相对较弱。而“赞”功能中,对象的所有关键要素都格式化呈现,用户点击链接和交易成功的概率必然提升。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赞”动态将对所有网站、尤其是有在线交易业务的网站都会是一个利好。即使是现在,微博也已经成为电商的一大流量入口。第三方数据机构Hitwise去年10月的数据显示,新浪微博8.6%的对外输出流量流向了电商和本地信息类网站。
不过现实中“赞”能否复制“Like”的成功,还需等正式版上线后才能知晓。
(云芳)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 从Path的现状看私密社交的未来:注定小众
- 细数互联网20座里程碑
- 在迷雾中摸索前进:问答类网站能否盈利
- 新浪微博商业化解读:信息流广告将成重点
- 大众点评回应开放条件苛刻:还在摸索阶段
- 微信要盈利 得尽快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