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互联网10大族群

时间:2016-09-24 14:08:14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移动互联网从一诞生就不是个需求聚焦和“大众化”的工具,而是一个充满个性化需求,进而有着鲜明“族群化”特性的新世界。这将深刻影响整个商业链条的形态和价值分配规则。

除了吃饭睡觉,你的生命中有多少时间是被用在手机上?

实际上,如今“手机”与“电话”这两个词在内涵上的交集变得越来越少,但是人们与手机的黏性却越来越高。这个每天陪伴我们16个小时的智能化终端,正成为人们一个新的“感官”,不管主动使用还是被动被其召唤,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个小玩意儿来感知世界和被世界感知。而这,仅仅是移动互联网的初级阶段,手机也仅仅是个处在“幼虫阶段”的东西,没有人能准确预知它的终极状态将会是什么样子。

移动互联网并不是互联网的移动化。甚至,这两个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架构和形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与PC互联网崛起时,大众的核心需求聚焦在信息获取和邮件沟通之上不一样,移动互联网从一诞生就不是个需求聚焦和“大众化”的工具,而是一个充满个性化需求,进而有着鲜明“族群化”特性的新世界。

智能终端和3G时代的到来使得围绕手机产生了五花八门的应用,手机再也不仅仅是一个打电话发短信的工具。当你身处地铁的一节车厢中,身边10个拿着手机的用户可能在用手机干着10件不同的事情。手机微博、手机购物、手机阅读、手机游戏这些越来越丰富的应用,将使用户因自己最热衷的应用而分属不同的族群。

“族群化”天生是移动互联网的基因。因为手机和其他智能终端离人最近,它可以被看作是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背后代表的就是每个人个性化的需求和习惯。这将进一步让“大众”的概念在手机时代逐渐变弱,取而代之的则是“族群”概念的日益强化。

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从业者来说,这种变化意味着需要在思维方式上进行彻底的改变。比如,对于手机和应用的需求,不同族群的人是不一样的;同时,一个人也可能同时属于不同的几个族群。移动互联网的世界中,产品的定位会因为族群化而变得更加复杂。

另一方面,族群特性也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将与PC时代有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作为一个族群化的市场,通过分析几个用户所属的族群,基本上就可以明确这个用户需求与行为习惯,甚至是身份,进而使得精准的定义用户人群成为了可能。相对于一台电脑背后模糊不清的用户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每台手机的使用者都是可被准确描述的精准定义的清晰面孔。这将让移动互联网的广告模式与PC互联网的非精准流量模式截然不同。

所以,“族群化”是理解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关键词。毫不夸张地说,它会影响商业链条的所有环节,甚至会创造出全新形态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链。

族群视角的新发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手机族群”这一概念最早是由3G门户多年来对用户行为分析发现并提出的。而作为国内新媒体研究的权威专家,北京大学传播学院刘德寰教授通过对3G 门户与 UCweb提供的全面用户数据,联合调研机构“第一象限”又对于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剖析,提出中国的手机用户正在向族群化演变的观点。

在这份研究当中,围绕沟通与自助,娱乐与实用两个主要维度,手机使用人群被划分为折扣族,搜索族,拍客族,理财族,微博族,手机购物族等17个主要细分族群,这也是从学术角度第一次将手机用户通过族群的方式进行精确划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这份研究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其来自于对3G门户和UC浏览器所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提供的真实运营数据的深入挖掘。在手机人族群研究者之一,第一象限市场咨询公司高级分析师荆婧看来,本次研究中,很多对移动互联网用户习惯的发现,完全颠覆了传统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定式。

比如很多人认为热衷于用手机寻找折扣信息的应该是没钱的年轻人、学生,其实数据显示手机折扣族是以中等收入的年轻群体、高学历、女性为主。它背后建筑的是一种城市生活体系,寻求折扣某种程度上是寻找一种对城市生活的加入感。

又比如以性别来划分,男性喜欢功能性搜索,女性更喜欢娱乐性搜索。这种差异造就了女性将自己更多的时间泡在手机的各种应用上面(男性偏好于在需要的时候才使用),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和由男性主导的PC时代不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受30岁左右成熟女性人群的推动。一方面从侧面解释了为何在移动平台上挤占零碎时间的休闲小游戏、拍照类应用会迅速风靡——尽管许多热门游戏简单到在游戏发烧友看来觉得“弱智”。另一方面,一个由30岁左右女性引领的移动互联网将会带来更加深远的社会影响。

此外,传统的观念认为手机购物的主流人群是一线城市女性白领,事实并非如此。在手机购物这个族群中,来自体制内的中高收入者是主力人群(很多事业单位上班时间不能上外网),并且这个族群对使用手机第三方支付和手机银行有着很高的认可度。

这些在常理看来不可思议的结论,在移动互联网上正在被海量的用户数据进行着验证。事实上,族群化趋势之明显也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人们的想象,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也是时代的必然。

“这个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细分化。细分化本身是一个扩散的过程,但是它又需要找凝聚感,那么就会出现族群以自己的价值观、情感、事业联合在一起的一些小族群。看起来很小,但是这些族群合在一起是惊人的大。看起来是小趋势,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分裂型的大趋势。这种状态所具有的社会意义要远远强于那些大而无当的说法,而这种细节每描述出一个,所代表的对社会的洞见就会深入很多。”手机族群化的研究者,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第一象限学术顾问刘德寰说。

同时,移动互联网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过去的“经验”时常会失效。从对这个世界中不同族群的研究出发,或许能够窥视到这个神秘社会的运行规律。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电脑知识

美图欣赏

电脑知识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