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失落的爱情

时间:2016-11-28 11:11:19 

这是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最长的一部小说,看完整本小说三部,前后历时半个来月,粗略估计下来,洋洋洒洒近百万字,叙述几代人整整十年的成长和国家的重大变迁。“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并不平凡的人,他们在被历史选中的同时也在努力改造和书写历史,这其间还穿插了老一辈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年轻一辈令人唏嘘的爱情。由此,我第一次见识到如此详尽的描写黄土高原的文字,也第一次对我不曾到过的世界产生幻想,“黄原”“原西”“铜城”“哭咽河”“双水村”……这些由文字构建的景象至今还在我的眼前萦绕:黄土高原上扎着白色头巾的男人们,弓着背,将汗水洒在这片贫瘠又充满无限生机的土地上,女人们连手腕都被晒成了古铜色,怀抱的婴孩声声啼哭,健壮的骡子行走的地头,耕耘着嵌入了生命的黄土地……

国家的变迁于我而言,除了感慨二字简单描述,我再也拿不出更多的字眼来形容我内心的复杂情绪。十年,于个人而言都会发生不可估量的变化,孩子走出了学校,成为教师,工人,或者农民,辉煌一时,跌入了低估,再爬起来,傲视命运的无情,遭遇了爱情,又被爱情痛苦地折磨;父辈流干了血泪,行将就木,或者早已长眠于土;新生命不断降临,给这个以黄色为主色调的世界带来感动和欣喜。十年,于集体而言,变化更大,石讫节公社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主”一词慢慢卷进历史的车轮,在发展中被碾碎,工人和生意人不再卑微,农民却依旧伟大。那么于国家呢?流血泣泪?地覆天翻?沧海桑田?不不,这些都不足以描述变化之大,这些都不够,想想吧,就像亲眼看到一条鱼飞在了天空,用鱼鳍换来了鸟儿的翅膀一样不可思议,难以平复!

我不想花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在社会的变迁上,虽然这也是这部小说的一条主线,原谅我的浅薄,如今只是在为爱情童话的破灭而流泪。

读这一部小说,我流泪了三次,第一次是孙少安与润叶的爱情决绝,一种无奈和心痛击碎了少安的心,也打破了我的臆想,第二次是兰香考上大学,小说中的喜悦让我情不自禁,第三次是晓霞的牺牲,我没有去看小说中如何描述少平的心痛,因为我知道,我感同身受。这里,我只想说说这两个破碎的爱情童话。

少安和少平两兄弟是小说的两大主人公,除却手足关系,他们之间的故事并没有太多交集,甚至平行在了工人和农民的不同世界里。

少安和润叶的爱情里的遗憾让我留下了眼泪,女孩儿面对爱情的不安和羞怯,在润叶这样一个进步女性的身上一览无遗,她热情活泼,不甘屈就于包办的婚姻,“少安哥,我愿意一辈子跟你好,润叶。”这样一封大胆的情书让少安这个农民的儿子幸福地哭泣,故事外的我没哭,我在笑,为润叶的爱情,为少安平凡又不平凡的幸福。但是他们之间的差距,比尼亚加拉大瀑布还要大,少安,这个农民的儿子,他爱润叶,却无法突破农民狭隘的意识,于是被身份认同所禁锢,少安他拒绝了润叶的爱,还听从了父母的意见,带着复杂的情绪远足,去寻找另一个姑娘:

原谅我吧,润叶!我将要远足他乡,去寻找一个陌生的姑娘。别了,我亲爱的人……

少安的心声独白里充满了无奈和痛苦,读到这里,泪眼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可怜的少安,你的幸福就要交付这场远足了,可是你亲爱的润叶呢,你把她置于何地呢,你甚至没有明明白白跟她说清楚,无奈也好,决绝也罢,你是不是应该给她一个完整的交代呢?

小说的后半部分里说润叶终于生活地很幸福。人生就是这样,在经历了岁月的磨练和洗礼后,人总是会对生活充满无限感激,为**为人母的润叶,帮助残疾的丈夫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公婆一起抚养孩子,对工作兢兢业业,这些就组成了她生活的全部,过去了爱情懵懂的年纪,现实的压力和眼前的幸福总能让人稍稍忘记之前受过的伤,或者有意识地将这些伤,深埋。

但固执的我,始终认为润叶依然爱着少安,这一点执念,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关于少平,年少时期在学校懵懂的情愫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朵小花,不论是读者还是作者,都不忍将它摘下,唯恐多年以后回望,闻不到当初的那点酸涩的味道。

我要说的少平和晓霞,新旧交替时期,在共同的志趣和彼此的欣赏上建立起的灵魂上的爱情,才最让少平最刻骨铭心。

第二部第三十八章,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少平和晓霞在古塔山上的那一幕,世界宁静地只有他们两个,少平没头没脑地被晓霞带进了苏联小说《热尼亚*鲁勉采娃》的讨论中,然后他们做了一个约定,一个像小说里一样的约定,“两年以后,就在今天,这统一个时刻,不管我们那时在何地,也不管我们各自在干什么,我们一定要赶到这地方来再一次相见……”

苏联式的结局多么浪漫,不论后来晓霞念了大学还是做了省报的记者,也不论少平是揽工还是煤炭工人,这个约定都不仅维系着他们之间的爱情,更支撑着少平在艰苦的岁月里,更加认真努力地劳动,这也是小说里对劳动和劳动者最崇高的诠释。

时间依旧不紧不慢地过着,当铜城的黑经历了两次被大雪覆盖的惊艳后,两年之期很快就要到了,他们说好的,田晓霞要以孙少平的未婚妻的名义回到双水村,回到各位熟悉的村民的视线里。那场不该来的洪水,晓霞心中强烈的职业道德感驱使她不顾自己的安危来到抗洪的第一现场,然后,毫无准备,成为了悲剧的女主角。“她用自己的生命换区了一个更年轻的生命,我们都应该为她而感到骄傲”,晓霞的父亲,这个历尽千帆的老干部,老泪纵横,如是安慰少平。我不想去阅读少平的心痛,我想用“感同身受”这个词恐怕太严重,但是文字啊,它总有这样的能力,带给你的快乐和悲伤不比故事中的人少一分一毫,文字的魅力和罪孽都在于此。

第二部第三十三章,两年之期到来的时候,少平一个人,失魂落魄地来到当初他们约定的地点。一点四十五分,两年整了,但是秒针没有停留在这个时刻上,时间继续向前走去,我们多么想把时针拨回去,回到那个草长莺飞的二月天,那里有《热尼亚*鲁勉采娃》的故事,还有,生龙活虎的晓霞。

小说的最后少平依旧在寻找生活的航向,但是前方已经出现了曙光。

于是后来我想,如果当初少安真的和润叶在一起了,在那个依然黑暗的年代里,他们要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或许这样他们的幸福也会蒙上一层翳吧。这一点,与我所不齿的、少安的狭隘的农民意识倒是极其吻合,想到这里,我不禁开始对上面说到的话后悔了。是啊,他们没有结果,好歹都活着,而且在生活给出的选择里都得到了最好的,这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至于少平和晓霞,我都不敢再去触碰那些浪漫的文字,因为它们现在都带刺,也不知道还要过多久,我才能释怀。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读后感

美图欣赏

读后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