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副对联(3)

时间:2015-10-05 23:22:32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立春日: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

五福除三祸,万古□(殓)百殃。

宝鸡能僻(辟)恶,瑞燕解呈祥。

立春□(著)户上,富贵子孙昌。

又:三阳始布,四猛(孟)初开。

《声调谱》作者赵执信明确指出:“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句),始于六朝,元(原)非近体。”王夫之说,对联源于律诗的说法,好比“断头刖足,残人生理”——《清诗话》

对联源于中国文字语音的对称性,出现应该在周朝以前,造纸术和书法的发展,使对联成为独立文体。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记载,后蜀广正二十七年(公元九***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对联的格式精巧玲珑的对联,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统一点要求,固定的格式。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中讲究较多、要求较严的一种特殊文体。从格式上看,它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间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道特点相应地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另外,对联主实际运用中,上、下联文字不管多长,一般都没有标点,这也是格式上的一种特殊讲究。但也有例外。

中国第一副对联全文结束,更多更全的对联相关内容请点击:对联大全!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免费推送!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对联

美图欣赏

对联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