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动》观后感1200字

时间:2016-11-09 12:47:45 

《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9月29日上映,截止1月3日15时票房4.1亿。

《湄公河行动》9月30日上映,截止1月3日15时票房2.6亿。

故事是真实事件改编,原型是“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

2011年10月5日, 两艘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事件,13名船员全部遇难。

这件惨案,曾轰动一时。

是当时绝对的重磅头条。

案件本身历时8个月,协同4国办案,探案过程尤其复杂,不便全部表现,必须有所侧重,所以开篇就交代,整个案件的起因是糯康集团栽赃中国13名船员,必须活捉糯康,引渡中国进行审判,否则就没有意义了。

影片基本上由三场大戏组成,首先是为了营救人质的赌场戏,然后是为了引出糯康而进行交易的商场戏,最后是活捉糯康的丛林大战戏。

这是一部好莱坞式的主旋律电影。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在人设上很好莱坞。彭于晏做为一个卧底警察,在泰国潜伏多年,早已与当地人无一,出场时一脸痞气夹着香烟与张涵予打招呼,充满着市井气息:讲脏话、游走于边缘的办事风格。开篇就是他为了获取情报,对一个毒贩用非常残忍的手段逼供,把毒贩的脚筋挑断,这已经不是一个“正义”的警察该做的事;还有一个隐藏的支线,他的女朋友是被一个从中国潜逃过去的毒贩害死的,多年来他一直想报仇。在毒贩被追捕过程中,在毒贩已经被抓获失去反抗能力的情况下,彭于晏没有控制住自己的仇恨,一枪爆了毒贩的头。这在好莱坞里十分常见,但是华语电影尤其是大陆影院电影里是十分少见的。首先,彭于晏是一个警察,在以往的中国警察形象,必须是刚正不阿、不徇私的形象,即使有国仇家恨,一定会把犯人交给法律去制裁;但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矛盾体,他不是坏人,甚至他为了缉毒事业在泰国一待数十年,在与毒贩的争斗中,第一时间想的是保全人质的安全,但同时他也是个正常人,他无法忘怀女朋友的死,以及对毒贩的仇恨。在电影的最后,有人问张涵予“他变了吗”,张涵予回答“他没变”。是的,他只不过是个正常人,一个面对毒贩和罪恶嫉恶如仇的警察,同时又是个无法忘怀个人仇恨的略显黑化的“线人”。

张涵予饰演的是个小组组长,在性格上主要体现两点:倔与柔情。在第一场营救人质的赌场戏,张涵予的任务是要在15分钟内营救人质,无论成不成功,否则会产生很多变故。然而当情况发生变故,张涵予选择不撤退,坚持营救计划,于是引出了天台利用绳索滑翔搬运人质和飞车追逐的戏;张涵予在糯康儿子飞车直冲而来时,飞身拿凳子砸前挡风玻璃的神勇令人印象深刻。而张涵予的柔情全在女儿身上,人物本身有故事,但是这是个动作片,不执着于催泪,对于人物本身的破碎感点到为止。

还有整个特警队的人物设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这么形容这个特别行动小组。张涵予是小组组长,下面的成员各司其职,精通各国语言的翻译、有爆破专家,有武器专家,有无人机专家,还有恩勇的警犬“啸天”。这种人员分配,使得他们在赌场营救、商场假交易和丛林大战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种高科技侦查手段齐上和海陆空多面作战,使得他们配合默契,精彩程度不亚于《碟中谍》。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外号,满天神佛,直戳笑点。

还有价值观上的好莱坞化。好莱坞想来崇尚英雄式的人物,“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及拯救国家的个人英雄人物。有人会说开头新闻联播既视感略显突兀,显得与后面的境外部分有些突兀,这是可以理解的,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篇命题作文,作为一个国家重大案件事件改编的电影,它是由中国公安部审查授权的,必须体现国家情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是中国作为大国的底气。一个强大的祖国,绝不能容许外敌对自己人民的屠戮。——无论是两千年前,还是现在 。

其实,我还想讲的是不同于以往主旋律电影,在以往的警匪片要回避很多敏感的问题,但这次却将一些真实的细节以及无法触碰的禁区搬上了大银幕。比如,除了吸毒、娃娃兵之外,杀俘虏,爆头、人肉炸弹,这些不乏血腥暴力的大尺度镜头都被呈现。一群娃娃兵玩夺命俄罗斯,1/6的概率,一下一下,惊险刺激,其中一个孩子爆头而死,剩下的孩子欢呼雀跃;在与糯卡头目假装交易的商场戏,娃娃兵毫无犹豫机枪扫射警察,残忍而决绝;与茶园哪些因被逼制毒而致残的茶农形成鲜明对比,孩子本应是最纯净的,那些茶农本应是与世无争地生活,是什么让他们走上了与现实截然相反的道路?

最后,致敬缉毒警察,是你们为我们阻挡黑暗,负重前行!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观后感

美图欣赏

观后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