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优美的短篇散文、情感散文,给您的生活带来快乐。小编为大家推荐庙宇文化:汉水连接着东西方
傍晚时,朋友随春节旅行团外出归来。问其感受如何?朋友一脸苦笑,随口送给了我一句顺口溜:上车睡觉,停车撒尿,进门看庙,立正拍照。我说:“哦,你出去转了一圈,原来就是看庙呀?”朋友说:“这是庙宇文化,知道不?”我说:“哥们,长见识啦!”一座座依山而建的庙宇群,金碧辉煌的大殿,熠熠生辉的神像,建筑瑰丽,工艺精美,的确令人叹为观止。还有寺庙内众多的匾额楹联、古碑石刻,及历代诗人墨客的佳作,寻觅其间,让人留连忘返。
众所周知,庙宇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神秘的一部分。作为地方文化的珍贵遗产,既与全国的宗教文化脉络相承、息息相通,又有其独到的特色。庙宇内外精湛的建筑、雕刻、雕塑艺术,不仅是神学文化的体现,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浓缩和精华。
汉水沿岸庙宇诸多。正是因为有水,才催生了一系列有关水文化的宫殿、庙宇等物化形态。在汉水流域,神学文化则主要是表现在水神文化上,这应该是汉水庙宇文化的主流。雄山秀水之间,古刹名寺交相辉映。据史载,清朝末年汉水上游各类庙宇就达百余座。如张良庙、午子观、天台寺、宝峰寺等。《平利县志》载,清光绪年间县内有女娲庙、火神庙、土地祠等三十多处。《紫阳县志·祠庙》记载,光绪年间县境内有泗庙、擂鼓台等有名的庙、庵、殿就多达三十余处。
人类在汉江上游谷地生息繁衍的历史,可上溯到百万年前至数十万年前。他们与生活在其他地区的原始人一样,对自己生活的自然环境,如四周的莽莽群山、中流的滔滔汉水,以及许多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洪水地震等,无不充满着神秘感、恐惧感。于是,原始的拜物教、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成为主导汉水原始人的精神支柱。出于祭拜神山圣水的需要,神庙也就应运而生。尔后,汉水古人崇信的神鬼范围也不断扩大,相继出现了家神、门神、土地神、龙王爷、玉皇大帝,还有雷神、山魈、毛鬼神、背篼神等,神名仙号名目繁多,庙名也就丰富多彩了。
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汉水百姓在崇拜鬼神的同时,又增加了对道宗佛祖的顶礼膜拜。“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渐成为古代汉水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庙宇庵观遍布沿岸,道士僧尼无处不见。名扬四海的武当山玉皇庙,寄托着百姓的崇敬心理。相传当年真武大帝制服恶蛟为民除害,汉水两岸百姓为报答真武大帝,建起了玉皇庙。庙前长年香火不断,祈求真武大帝显灵,镇邪除妖。至于一些邪门歪道如一贯道、皇坛、巫婆、神汉等,往往给自己蒙上神秘面纱,干着骗财害命、制造社会混乱等勾当,蒙蔽了少数汉水百姓。—些人信巫不信医、有病只求神不吃药,造成家破人亡的恶果。
为禹王立庙,拜水神,保平安,历来为汉水百姓的头等大事。《后汉书》载:“郑弘上书:虞舜出于姚墟,夏禹生于石纽。”相传,石纽就在汉水上游安康境内。安康平利县现存有石纽河、石纽岭、西夷河、石郞沟口夏庙等遗址。安康汉滨区坝河乡禹驾山自古就立有禹王庙祭祀。民歌云:“只要天下有水患,前仆后继要治断,鲧死禹生除灾难,子孙万代都祭奠。”
汉水源头宁强县嶓冢山很早就建有禹王庙。沿汉水而下,汉中城有条因禹王宫得名的禹王宫巷,旬阳县有禹穴、禹王庙,宁陕县有禹王沟、禹王庙。在汉水中游的在武当山玉皇庙后,也建有一座禹王庙,里面供奉着夏朝治水明君大禹。传说大禹在汉江上游,劈开了堵住汉水的龙山,“疏导”汇入长江。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在均州武当山下的龙山上建一禹王庙,如今遗址尚存。在汉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汉口,为了祭奠大禹当年疏江导河的功绩,人们在此修建龙王庙,祭祀龙王祈求平安。门额上有“禹王宫”三个大字。庙内有禹王像和盘龙雕像,络绎不绝的人们在这里敬香、叩头、作揖。
汉水上游古镇蜀河的汉江边崖上,立着一座高庙,名叫杨泗庙。杨泗将军是汉水特有的水神,杨泗庙在整个汉江流域有很多。蜀河杨泗庙最初只是一个会馆,为船主和船工集资兴建,作为议事和来往聚会、休息的场所。因汉江上滩多险急,时有险事发生,后有人将船工始祖杨泗爷的神像请来,在门前悬挂起了“杨泗庙”三字。自此,汉江上的各类大小船只都要在此停驻,至杨泗庙祭拜,以求一帆风顺。原来杨泗将军本是宋代一位抗元大英雄,这一带正是他的主战场。抗元大英雄怎么就成了水神?这和关羽关老爷后来竟成了财神一样,让人闹不明白。共2页,当前第1页12※本文作者:王雄※
庙宇文化:汉水连接着东西方,对你有帮助吗?快把这篇优秀散文分享给您的亲人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