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送给我一幅她亲手绣的十字绣。这幅十字绣堪称艺术品,是一幅翠竹图。翠绿的竹子栩栩如生,整幅图精致而富有雅趣。我把它挂在书房的墙壁上,时不时抬头望望,觉得赏心悦目。苏东坡诗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有君子之风。与这样一幅图相守,好像真的与竹朝夕相对了。
这幅十字绣,是朋友在花掉很多个日日夜夜后,一针一针绣出来的。我想象着,她端坐在椅子上,轻轻挑动绣花针,静静地把美妙和灵秀一点点绣进去。她面容平和,嘴角的微笑一定如花朵般静美。朋友说,那样的过程是一种享受。作品里融入了人的创作灵感和感情,细密的丝线间,满是手的热度和心的温度。
只有纯手工的东西,才可以称得上“作品”。如今,手工制品越来越少了。环顾我的周围,所有的东西几乎都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流水线上的东西,带着千篇一律的刻板,仿佛面无表情的人一样,冷漠乏味。在这个讲究高效的机械化时代,有谁会静下心来,完成一件手工作品?
手工的东西,就像用时光熬制出来的一味中药,有深厚的感情和醇厚的味道在里面,会慢慢地滋养着你。我记得小时候,母亲每年都给我们做棉衣。长大后,我嫌棉衣穿在身上显得臃肿,就再也不穿母亲做的棉衣了。有一年,天特别冷,我得了一场重感冒,竟然缠绵了一个多月还不见好。母亲说:“天冷,你穿得单薄,感冒才反复的。我给你做件棉袄吧。”她拿出漂亮的花布和新棉花,开始做起来。我靠在床头,静静地看着母亲做棉衣。她剪布料,絮棉花,飞针走线,动作娴熟,得心应手。只见花布、棉花在她手里翻飞,那一瞬间,我觉得母亲像一位诗人,为女儿做一件棉衣何尝不是在写一首诗,起承转合,抑扬顿挫,就是在进行着艺术创作啊!时间不长,棉袄就做成了。我穿上棉袄,暖暖的,感冒真的很快就好了。母亲亲手做的棉袄,胜过商场里所有的棉衣和羽绒服。我知道,棉袄的千针万线里藏着母亲深深的爱,母亲的爱才是一剂良药。
我也喜欢自己亲手织毛活儿。年轻时,我给心上的他织过一条白围脖。那时候,他还是我的恋人。我在飞雪飘落的冬夜里,把长长的毛线织成长长的围脖,想要拴住他的心。冬夜寒冷,我的手却是热的,心也是热的。我憧憬着牵着他的手,走过一生的温暖岁月。他带上我织的白围脖,高兴极了,兴奋地说:“你亲手织的,温暖牌的!”我想,只有手工打造出来的东西,才配得上叫“温暖牌”。多年后,我帮他收拾旧物,看到他的箱底居然珍藏着我为他织的白围脖。他珍藏的不仅是围脖,还有我的心意和那段美好的岁月。
我想,不管这个时代如何发展,手工制品永远不会消失。手工是一种温柔的艺术,我们的指尖之上,会开出最美丽最动人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