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属性”

时间:2017-04-26 11:26:37 

“文化属性”一词,出自豆豆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主角丁元英口中。书中女主角首次听到“文化属性”一词,甚感费解,她翻遍辞海,并没有“文化属性”一词,因此,她通篇都在琢磨这一词的含义,到片末才恍然大悟——原来,“文化属性”指的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因为有这样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的高低之分。

豆豆本人在德国留过学,他看到的是德国的发达,而照见的却是中国的落后,方方面面。他用书中人的口说出“文化属性”一词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因为“属性”一词,本义就有本性,不可改变的意思,他是在狠狠的批判着国人有些文化思想的根深蒂固,无法改变,这一词除了批判的讽刺之外,更是带着些许无奈,悲哀。试想,有些人一辈子没走出过自己的村庄,当然不会觉得县城有多热闹;有些人一辈子没走出过自己的城市,当然觉得自己的城市是最美的;有些人从来没跨出过国门,当然觉得自己国家是最昌盛的,“文化属性”正在潜移默化的植入他们的大脑中,也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属性”,这些人正在与他们村庄外,城市外,国门外的人悄然的拉开着距离。

每个国家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优势包括,比如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同样,也有不可磨灭的劣势,比如说日本,经济发达,可是资源匮乏,他们必须靠扩张领土来掠夺资源,因此,二十世纪初,他们采用了最野蛮而愚蠢的办法——战争,其结果,显而易见,当然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最后还落得一个战败国的恶称。但是,在二十世纪中叶过后,日本人就变聪明了,大大的发扬及继承了“明治维新”的工业改革的优良传统,他们大兴重工业,轻工业,电子业,他们扬弃了短处畜牧业,把长处工业,电子业发挥到了极致,至今,日本在亚洲,乃至全世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

日本人的聪明在哪里?他们悟到了在军事方面与大国抗争无非是以卵击石,在中国的惨败可见一斑,因此,他们选择了“迂回作战”——避开锋芒,从经济方面征服大国,其中就包括中国,无可否认,中国马路上,十台汽车中就有三台用的是日本的发动机。更为可笑的是,有的所谓“爱国志士”,竟然开着丰田车在高呼:不忘国耻,抵制日货。

中国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泛泛而谈的话,写一本书都不够的。但是,劣势呢?也就是鲁迅先生不止一次谈到的名族劣根性,也就是豆豆小说中的“文化属性”。中国的人口密集,不管在军事也好,生产劳动力也好,都是绝对的优势,但是,也可能是一块无法治愈的硬伤。为什幺这样说呢?中国有句俗话:三个和尚没水喝,人多了想法就多,不好一团一结,就比如一根木头不能叫做椅子一样,再加之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有很多思想都已经在老百姓的脑中根深蒂固了,而且还在不断的传承,其中大多都是好的思想,但是,有小部分是应该摒弃的,比如,封建保守思想,所谓封建保守,其实就是刚愎自用,这些思想让人们自以为是,这些思想让人们知错不改,这些思想让人们不思进取,这些思想让人们日趋冷漠!如果中国人能再像抗日战争一样再一团一结一次的话,我想,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再不会是“自恃位高”了。

细心观察中西方的“文化属性”,你会发现一系列有趣的现象。比如,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的健康杀手——卷烟。我本人是位铁杆烟民,而且笃一抽一外烟,朋友们常指责我崇洋媚外。一位友人性情直爽,有一回就出言相难:“你为什幺爱一抽一外烟呢?味这幺冲,焦油含量又高,对自己身体不好不说,边上人也跟着遭罪,瞧我多好,就一抽一中国烟,味淡淡的,对身体伤害又低。”他这话一出,我是深感冤屈赛过那小窦娥啊!对于他的发难,我只能一笑置之,因为我如果回答他的话,他也不可能改变他一抽一国烟的习惯,与其改变不了,还不如“清静无为”吧。

中国的卷烟很有意思,特别在制作工艺上,会添加很多的香料来提升卷烟的口感,然而在焦油含量以及在苯,砷等有毒微量元素上却是出奇的高,有的竟然高出欧洲国家的标准的三倍以上!原来,卷烟厂煞费苦心的搜罗各种香料,是为了掩盖那些有毒物质的气味,让人们在欢一愉的享受中慢慢死去,其用心何其毒!中国的卷烟用“笑里藏刀”,“包藏祸心”来形容是一点都不为过饿。而西方的卷烟呢,正好相反,在制作处理上,采用了与中国的”烤烟型”对立的“混合型”,即,在口感上保留了烟叶的本真,外烟的制作环节着重把卷烟的焦油含量以及有毒物质含量降低,因为制作成本的关系,外烟的焦油含量越低,买的价格往往越贵,而中国烟呢?焦油含量越高的竟然卖的越贵,大概焦油含量越高,用来掩盖它们的香料就放的越多吧。

从一支卷烟中,看到了中西方“文化属性”差异,也看到了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如果用辩证法来探讨中西方卷烟的差异的话,那就是西方人重内容,中国人重形式。中国人的重形式,可谓在这上下几千年至今,已经发挥到淋一漓尽致了,说形式,是说广义了,说狭义点,中国人爱面子。小到一枝烟,一件衣服,大到一辆汽车,一套房子,都能成为人们炫耀的资本。辩证法中提到的形式与内容,即形式须依托内容,内容通过形式来表达,然而很多中国人根本就没有内容,竟然还要展现华丽的形式,这就印证了一句俗话了:打肿脸充胖子。上一页12下一页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散文

美图欣赏

散文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