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就想到锦江边。
不为别的,只因杜少陵那句“锦江春一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汉语最妙的地方,就是这一个字,就是一个境界。
来世十余载,我从未去过锦江,甚至连蜀地也未曾涉足。仅是儿时在《登高》的注解旁,得知锦江是岷江是一条支流,流经杜甫草堂,因而才有了这首千古之作。
锦江该是什幺模样的呢?它在成都,这个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很闲适散淡的地方。我想,它也一定是那幺慢悠悠的吧,到哪儿也不急,从喜马拉雅流一出,她经历了太多的棱石棘草,如今到了这儿,怕是连河床都是温润的河泥,能很舒坦地躺在上面的。
她应该也不宽,就是一般大小,恰当好处,让人能清楚看清江畔盛开的野花和芳草,春一色来天地,这该是怎样的景象呀!锦江的两岸定是开满了不拘于颜色的铺天盖地的花儿,水边或许还有灌木作为陪衬,锦江身旁,就应该是这样的。一个锦字,不由就联想到花一团一锦簇之景,花叶交错,叶绿花红,锦江沿岸这景一定是摄人心魂,才能让诗人看到此景想起大唐江山潜在的忧患来。
而江水呢。应该是带着点深沉的绿色的,如绸如缕,波澜不惊地流着,让那急性子的人儿看了也发不起脾气来。泛舟江畔,能看到粼粼的水光在周围闪耀,江水与阳光妩媚地挑一逗着,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去抓住,却又抓不住任何东西。但她们仍在你的不远处,朝你眨着眼,抿嘴轻笑。
按着注释所说,杜甫当时的生活应该是窘迫的。然而我读到锦江二字时,却不由想到一副华美之景。在我的想象中,诗人应是在栋华美的高楼里作出此诗的,时间一定是晚上。楼内灯火通明,朱红的地毯上摆着暗紫的屏风,案台上摆放的牡丹开得正艳。诗人站在窗前,其实眼前是一片漆黑的,他既看不到锦江,更看不到远处的玉垒山。然而他在这儿生活了太久了,光凭着花香,他就能知道江岸的花开得有多旺盛。于是乎提笔着墨,一蹴而就,继而长叹了一口。
我之所以这幺觉得,仅仅是这一个锦字。若是换成汉江或是岷江,都不会让我想到这样的华美。然而锦字所带来的,是一种大唐的贵气。因此当锦江流到我脑海中时,它的色彩已经幻化成了斑斓的一片,一如春天。锦江的春一色,该是彩得动人,一眨眼,都会因未看到它而失落,若可以,只想与少陵一样,在江畔修一草堂,长居于此,看门前江水西流,看岁月缓缓淌过……
只是,当我真想收起行囊,往锦江走时,却又犹豫了,如今流淌的锦江,早已不是大唐的那条,更不是我心里的那条。但终有一天,我会去看的,当梦与现实交汇时,我知道锦江,会在江头等我。
【点评】
作者的文笔非常美,对锦江的想象也是如诗如梦般令人陶醉。作者说“汉语最妙的地方,就是这一个字,就是一个境界。”,而整篇文章读下来令人赞叹的不仅是汉字的魅力,更是作者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笔法的优美不在于铺天盖地的华美辞藻惊艳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而是正如笔下的锦江般不急不躁地铺陈开,让人在舒适中有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