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苏木沟大峡谷

时间:2017-05-09 21:54:50 

穿越苏木沟大峡谷-经典散文、优美诗歌、情感日志、中外文学名著在线阅读、文学评论,中国文学爱好者的写作基地。欢迎大家来随便看看!

兰成渝管道是我国第一条长距离成品油管道,依次经过黄土高原、秦巴山地、成都平原和川渝丘陵等地貌单元,沿途地形地貌千变万化。苏木沟大峡谷便是兰成渝管道甘肃段沿线一处鲜为人知但颇具特色的地质奇观。

苏木沟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发源于兰州市七里河区湖滩乡,终止于定西市临洮县西北部,总长27.5公里。河道两侧群山林立、峭壁危崖,形成了一条壮观奇特的大峡谷。兰成渝管道便贯穿其中。

第一次与苏木沟大峡谷亲密接触,是2014年5月的一天。那天,我和一名业内媒体同事一起执行采访任务。从兰州市区出发约50分钟,我们顺利进沟。一阵剧烈的颠簸和几个U型弯过后,我几近呕吐,但车窗外苍凉壮阔的西部荒原风光蓦然吸引了我,使我全然忘记了路途的艰辛:蔚蓝天空中被风吹散的白云像一片片扯碎的棉絮;土黄色、红褐色界限分明的丹霞山体,虽不及张掖丹霞那般色彩瑰丽,却也颇有几分豪迈壮美;随风摇曳的骆驼刺、梭梭、沙棘等荒漠植物无声地印证着这方土地的干旱与贫瘠;山脚下连片的块状麦田,仿佛叶叶绿舟,为这荒原瀚海增添了无限生机……

蔚蓝色、纯白色、土黄色、红褐色、草绿色,这鲜明的色差所带来的视觉冲击,让我感到一种震撼心灵的大美,一种只属于西部的美。这荒芜与生机所产生的强烈对比,使我深深折服于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让我想起丘吉尔发表过的那篇鼓舞英国人民同德国法西斯斗争到底的精彩演说——《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不是吗?石油管道人建设兰成渝管道的全过程,不也是一部人类适应并改造自然,同样饱含着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的艰苦卓绝的创业史吗?陇原管道人亦如这顽强的荒漠植物,在贫瘠的黄土高原扎根、发芽、生长、繁茂,用八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践行着新时代的管道精神,护卫着祖国西部能源动脉的平安畅通。

“青山秀水是一种美,荒原戈壁也是一种美。”将思绪从车窗外的景象中拉回,我便向刚刚从南国广西来到兰州的那位业内媒体同事“推销”西部的美。“真壮观,那年我去非洲拍摄达喀尔汽车拉力赛,沿途就是这样的风景。”那位同事难掩内心的激动。

越野车在K0024里程桩处戛然停住。按照兰州站巡线员的安排,我们将在K0024至K0028路最难走的四公里管段进行徒步巡线,其间属地巡线工还要和我们一起巡线,以便于我们采访。

走下车,面前是一段三四百米长足有30度的陡坡。我们跟巡线员边聊边艰难地爬坡。越野车呼啸着冲了两次才越过这个大坡。车子高速驶过卷起飞扬的尘土,遍地红褐色、赭石色的页状风化石被车轮轻易地碾碎。“这个地方的日照有多强、风有多大,看看这风化石就知道了,石头像酥饼一样,一掰就碎了。”巡线员说着捡起一块风化石为我们演示。

大家继续前行。攀上一处断崖,前方是了一片寸草不生、狰狞尖耸的山峰,它们互不相连,彼此独立。大概是受到亿万年来西北季风的影响,山势一律向东南微倾,仿佛山兽锋利凶残的獠牙,怒指苍穹,似要撕裂天地一般,让人倍感苍凉可怖。

再往前走,一片奇山异石出现在大家眼前。有的山体远看像一块块层层叠叠的千层糕,走进一看,每层之间还有窗棱状、宫殿式或蜂窝式千奇百怪的孔洞;有的山峰通体红褐,一座连着一座,高低错落、造型奇异,犹如一尊尊巍然安坐的罗汉,或怒目圆睁,或张嘴吐舌,或挥舞长袖,或伸展神指,似乎在驱魔逐怪。

这是什幺地貌?酷爱地理的我赶紧掏出手机拍照,在专业论坛上求助。高手在民间。很快,有人回复并附图:这也是一种丹霞地貌,因甘肃天祝藏区的此类地貌最为典型,故称本康(藏语为十万佛房(殿)之意)丹霞。本康丹霞地貌是由陆相白垩系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形成约在7500万年至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代,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亡,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已是青壮年时期的丹霞地貌。

一路走来,满眼是废弃的房屋和撂荒的耕地。问及原因,属地巡线工向我介绍:苏木沟夏秋季的水量一直很大,但十年前源头建渠引水,导致中下游水量锐减,无法满足农牧业生产的需要,大部分村民都搬走了,沟里唯一一所小学的学生总数也由鼎盛时的153人减少为现在的4人。听罢,我不禁心绪难平:苏木沟大峡谷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自然修复能力很差,如果没有河流的润泽滋养,也许不久的未来,这里将变成第二个人迹罕至、寸草难生的“死亡之海”——罗布泊。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散文

美图欣赏

散文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