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生命如飘-如果您是一个散文爱好者,一定不要错过我们的
生命如飘
一
在漫漫中国文化发展史中,有一个朝代能够把一种文化形态固定下来,并赋予行政手段予以支持,使之成为政府行为,让读书人通过这一政府行为看到入仕的光明前途,同时也让政府从中发现优秀人才,这完全是双赢的结果。这个朝代便是宋朝,这一文化形态便是宋词。因此,在宋朝三百余年的辉煌历史中,在万千才子们呕心沥血的创作中,宋词便以完美的形式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灿烂篇章,一座令人仰望的巍峨的文化高山,成为一个民族永恒的文化国粹。选家的眼光是精明独到甚至是刻薄毒辣的,在浩浩荡荡的宋词河流中,仅精选三百首留给后人吟咏欣赏。而一个来自江南小城的青年才俊竟有5首词入选,令后代词坛侧目和震惊,这个青年才俊便是宜兴人蒋捷。
公元一千二百七十四年仲夏(咸淳十年),从建康通往临安的驿道上,车轮滚滚,马蹄声声,人声鼎沸,十分拥挤。因为蒙元军队的铁骑已临长江了,整个南宋已处于一片大动荡、大慌乱之中……然而在这一路惶恐的人群中,蒋捷却意气风发,目光坚定,精神抖擞,其神态显得与众不同。因为就在几个月前,朝廷张榜,他终于考取了功名,他也终于获得了报效朝廷的机遇。一个读书人寒窗数十载,忘却风花雪月,怀抱秋风苦雨,在列祖列宗的默默注目下,甚至在整个家族的深深热盼下,还有什么比皇榜告示天下的功名更荣耀的呢?况且他是江南望族的一个子孙,况且本年正好三十岁。人生三十刚好而立,这是一个人生命中正当展示烂漫色彩的年华。因此,蒋捷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他要向朝廷、向皇上贡献他的惊世才华,那怕神州峰火弥漫,社会跌宕,他血管里依旧奔腾着的是和天下读书人一样的赤胆忠心!因此,在车鸣马嘶中他行进的步代骄健而有力,他的身影匆匆而坚定,临安,就在驿道的尽头了!
二
然而,蒋捷失望了,且失望极了!
他想象中应该秋色斑斓的西子湖竟呈一派萧瑟景象,浪漫的白堤也空无游人,武林门下全是惊慌失措、肩挑手拉纷纷外流的人群,平时守卫森严的城门更不见军人踪迹。经过联系同遒探询,他才知道他来临安是多么的不合时宜,他才知道长江内外正处于战火之中,他才深知他的祖国正处于亡国的危机边缘!
他的祖国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富庶、文化最繁荣的封建王朝。由于战争,宋朝被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建都于开封,历时一百六十七年,南宋建都于杭州,历时一百五十三年。因北宋被侵,宋王朝被迫南渡偏安,才将杭州称为临安。在百余年的岁月里,南宋一方面屈辱献媚赢得了休养生息的空间,一方面依赖山青水秀、物产丰绕的地理环境,使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但历史总有自己走向,繁荣昌盛的宋朝也避免不了这个规律。它毕竟度过了辉煌盛世,仓皇南迁建立的临安朝廷,政治、军事人才严重青黄不接,社会政治始终浑沌,政风不清,民心军心涣散。宋高宗幸运当上南宋第一代皇帝后,南宋江山便时时在蒙元铁蹄的威胁下,社会景况一年不如一年,而他的子孙也一代不如一代,没有一个具有王者气象。在这一年(1274)的初秋里,元帝忽必烈下令兵分三路向临安合围,整个南宋皇朝如热锅上的蚂蚁,惊慌得焦头烂额,一月之中,朝廷百官惶惶惑乱无心理政均作鸟兽散的准备。因此,当才气逼人的蒋捷兴致勃勃而来时,映入眼帘的临安城,竟是一片即将亡国的悲怆气息。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战争即将溃败、百姓无处求生的阴云里。街道凋敝,楼肆空冷,行人匆匆,车马稀少。耳闻中的灯红霓裳、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竟如秋风扫落叶,不见踪影,一片颓势残迹!
哪里还有管事的衙门呢?在客栈和同道饮酒消愁中,同道劝他暂早回家乡荆溪,待时局变化再作打算;临安是千万不可久留的,战乱期间杀戮无顾,又有谁又怜悯一个落难进士的性命呢。
从西子湖水中吹来的秋风充满了浓浓的寒意,而耳闻同道的劝慰,更使他寒意透心。数十年的寒窗苦读,多少个凄风苦雨,无尽的孤影黄灯,难道就这样付诸东流?满腔的热血,满腹的经纶难道就这样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一个饱读经史子集的读书人,他的言行总是异于一般苟且安生的普通人群,他生命意识总是时刻处于觉醒和抗争;而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更是有太多的善感和绵绵忧愁。国将不国,壮志未酬,那么,就让我好好看一看南宋的秀山丽水吧;那么,就让我的灵魂与南宋的大地同行一次吧!他心底蓦地涌出杜甫的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而我的南宋江山是天底下第一等的壮川润水,岂是那乱世的唐朝可比?好在他钱袋里的银子尚且充足。
三
向南,再向南。南方广袤的阡陌沃土,连绵的苍峦群峰,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拓宽了蒋捷的视野,增加了人生阅历;然而这一路还洒满了蒋捷无边的惆怅和深深的忧伤……他用忧郁的笔调记录当时的心境:“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
还在行路之中,蒋捷终于听到了不愿意听到的噩耗:德佑二年(1276),元军铁骑攻破临安城,朝廷挂起了白旗,最终向元帅伯颜无条件投降,偏安的南宋王朝宣告了寿终正寝。这片神州太地在经历了大汉、盛唐和隆宋的华夏子孙,第一次体味到了亡国的痛楚,第一次品尝到为异族入侵战胜后所带来的羞耻和屈辱。一股撕心裂肺的凄凉油然涌上他的心头,昨天还脚踏自己的土地,今日成了他国的疆场。悲思故国,何处诉衷肠?而他钦佩的真男子文天祥出使敌营被拘,虽后逃脱,传檄起兵,最终兵败江西,自已被捕,血洒刑场。一曲《正气歌》感天地泣鬼神,谱写了一曲大写人的千古绝唱!成为南宋沉沉夜空中划过的最后一道亮丽弧光。
蒋捷是幸运的。他含辛苦读,考取功名的宋朝是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生活保障最好、活着最有尊严和有作为的时代。因为他们碰上了一位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而这个好皇帝又缔造了一个好时代。在中国的所有开国皇帝中,宋太祖的出身和受教育程度并非最好,但他却酷爱读书,尊重文人做得最好。他胸怀仁慈,高瞻远瞩,立国之后,他便在太庙里刻下祖训,其中一项英明举措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且让子孙永远遵循,贯彻文人治国的长久国策。因为赵匡胤生在乱世,且目击了五代十国的兴起和灭亡,并结合史书从这些国家的消亡中悟出一个真理:即无视伦理常纲,大多治国无道。因此,他在皇袍加身后,便大力提倡尊重读书人,推行文人治国。使得整个宋朝的政治文明程度高,言论环境宽松自由。你看庙堂之上,君臣们可以自由争论;江湖之中,书生们尽情指点江山。开明的政治氛围,使文人们政治上有理想、文化上有创新、道德上有追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文化精英一棒接一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国家管理得朝气蓬勃,国泰民安。从一大批宋画中,就让后人充分领略了宋朝江山秀丽宁静,经济繁荣发展、百姓安居富裕的精神风采。
是的,文人在宋朝是温馨和舒适的。国家不仅为文人们提供了宽松的话语环境,还给予文人最为优厚的俸禄。据资料显示,文人中月薪饷最高的达400贯(一贯为千文,一贯相当于今天的400元人民币),即月薪16万人民币,是汉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完全是现在欧美国家的水平。除以上薪饷外,高级文官还享有国家赠予的“职田”,同时文官们还可享受各种名目繁多的福利补贴,如茶酒钱、厨料钱、薪炭钱、马料钱等等。因此,生活有了充分保障的文人们无须为三斗米折腰,更无须为蝇头小利而出卖灵魂。文人在宋朝又是诗意而激情的。他们可全身心地将其聪明才华尽情倾泻在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土上:欧阳修、苏东坡、曾巩、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将天下诗词典章写绝,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人占了六家;词自唐末兴起,经五代至宋达到全盛;宋词,成为中华文化的国粹,而宋时兴起的话本,在我国文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是明清白话小说发展高潮的先河。郭熙、黄庭坚、米芾、王希孟、李唐、马远等将书画挥毫成传世典籍,书法、雕刻、绘画等,都达到了新的水平。而朱熹、邵雍、周敦颐、程颢、程颐等不仅完成了儒学复兴。传统经学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也促进了儒、道、佛三家相互交汇的深入发展;他们史学著作丰富;著名史家辈出,共同将古典哲学推向了中华文化灿烂的顶峰……精神文化的丰富发展,在许多方面是空前的。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真是非常的客观。
蒋捷又是不幸的。他虽生长在旑旎的宋朝,但却是赵宋王朝从辉煌帝国走向颓败衰落的最后时光,他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一个亡国之人,初取功名便饱尝国破之巨痛,易代之悲伤;他眼中的故国如一片彩云飘浮而去,他多想在彩云下奋笔疾书,高吭吟咏,他又多想在彩云下携妇将雏,荡漾在故国明媚的春光里挥猷人生……而现在皆落花流水春去也!“城天变幻大王旗”,无疑对他的才华、对他的人生追求是一次沉重打击,他内心巨大的失落和深深的痛楚,伴随着一路跋涉。“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著黄昏后……”蒋捷的孤独和寂寞,溢满了字里行间。
苦旅,这其实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逃避现实,排泄苦闷通常的行为艺术。蒋捷孤独的身影在浙南的丽山秀水间穿行,又在苏南的阡陌湖泊中飘逸。衣衫不整了,线袋也渐空了,从身心到精神也疲乏了。但“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抒写这样的文字说明他身虽疲倦,但心却渐渐放下了,也逐归平静了,因此神情看上去要健朗了许多。他倘佯在天地山水之间,试图用大自然的深邃宽广和无尘清风洗涤他的内心痛楚和失意。他一边用朝阳、晚风、冷月疗效心灵的创伤,一边凝思书写自己心爱的词曲,他大量的优秀作品几乎都是在一路苦旅中写就的。古人曰,江山开眼界,风雪练精神。蒋捷用文字拯救了一颗失意的灵魂,也用文字涮新了生命篇章。唐朝天才诗人李贺常在苦旅中觅得佳句,做到语不惊人誓不休,而蒋捷做的并不比前辈差。
四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和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
也许飘泊得久了,思乡之情涌上了心头;也许积郁于心的失落和忿懑被青山秀水洗涤净了,蒋捷渴望要结束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重新回归安定憇静的日子。你看他在春愁之中借酒浇愁,但面对窗前的美景在风雨飘逸之中多么无奈,无疑加深了他的离绪别愁;而春末夏初,樱桃渐熟,蕉叶也从浅绿转为深绿,真是流光易逝,韶华瞬变,时不待我呵。
一位诗人说,只有故乡才是灵魂的栖息之地。
在外漂泊多年的蒋捷终于回到了故乡荆溪,太湖西岸那座叫竺山的小村庄深情地拥抱了这位心灵疲惫的游子。
作为荆溪一个著名望族的后裔,一个闻名词坛的才子,他的血管里流淌着高清和孤傲。他谢绝了新政府的青睐和招唤,坚守书生品格和道德底线,隐居不仕,其气节为时人所重,其生命姿态令后人仰慕。后人将他长与同时代的著名词家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为“宋末四大家”。与此同时,在一隅宁静书房里,他埋首整理苦旅中创作的大量词作品。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末词坛上独标一格,被古人认为是填词的法度和标准。如这首《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
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词作运用时空表现的艺术手法,俯仰生命,简洁凝练,高度概括了他的跌宕人生,真切表达了他触景伤怀的命运感慨。这首名作成为他历尽沧桑的暮年悲歌。
又如上面引述的《一剪梅·舟过吴江》当然是另一名作。这首词形似明快,实则苦涩。蒋捷通过借景喻情,曲析地抒发了他心灵深处的哀婉和苍凉,令人回味无穷。
清代文学评论家刘熙载在他的著作《艺概》中说:“蒋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练缜密,语多创获。”他的许多词作,都表现出作者怀念故国的心情,抒发了丧失山河之恸。如:“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贺新郎·甚矣君狂》、《一剪梅·舟过吴江》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一剪梅·舟过吴江》中有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故后人又称其为“樱桃进士”。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小学详断》等著作传世。存词90余首。蒋捷在宋末词坛上独立于时代风气之外,卓然成家,对清初阳羡派词人颇有影响。
七百余年前江南才子蒋捷以飘逸的生命姿态,泉涌般的写作才能和开疆辟远的写作风格留给了我们现代人一场精神和艺术的盛宴。传留至今,我们吟诵他的词作,?路鹑阅艽铀羼车牧橙萆峡吹剿允贝阜缌矣甑?愤怒,谛听到他暮年从瘦弱的胸腔中滚动着的绝望呼号和他对故国家园的深情讴歌!
以上就是生命如飘的所有内容了.如果你还有更多优秀散文想和大家分享,欢迎联系小编哦QQ222845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