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34年(崇祯七年)八月,明朝政府调动河南、湖北、四川、山西各省军队,分进合击,企图把农民军消灭于陕西。农民军为了避免与敌军主力作战,分别向甘肃、湖北、河南等地转移,这年十二月,大部分农民军经转战后会集于河南。这时,明朝崇祯帝急令五省总督洪承畴带兵东出潼关,还准备令明军精锐“关宁铁骑”(因为这支明军驻扎在山海关和宁远一带,以骑兵为主,所以称“关宁铁骑”)由东线“协剿”,企图把农民军扼杀在中原地区。
敌军“围剿”迫在眉睫。在这形势下,公元1635年一月,各路农民军将领聚集于河南荥阳,商量对策。参加会议的有十三家七十二营的大小农民军将领,他们统辖着数十万农民军。
会上,农民军将领们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回族将领马守应提出北渡黄河、打回山西的保守计划,张献忠不同意。这时,李自成站起来,激动地说:“一个人尚且可以拼死决战,何况咱们已有十万大军!现在咱们的力量超过官兵十倍,官兵是没有什么作为的。”这番话鼓舞了大家的斗志。接着,李自成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分兵定所向”的战略,得到大家的赞同。当场,农民军各路将领根据李自成的建议,研究决定:分四路迎击敌人,三路军队在西、南、北三面实行防御,主力向东突围。还有一路农民军作为机动,往来策应。
荥阳大会后,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率农民军突破敌军东部防线,实行战略进攻。不到十天就挺进千里,打到明王朝皇帝的老家凤阳,焚毁了朱元璋的祖坟。
荥阳大会和凤阳大捷,打破了明军的“围剿”计划。崇祯帝听到凤阳失守、祖坟被焚的消息,伤心得好几天吃不下饭,只得把凤阳巡抚杨一鹏杀了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