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

杨开慧

杨开慧(1901年11月6日—1930年11月14日),号霞,字云锦,出身于书香门第,1901年出生于长沙县板仓。她不满3岁时,父亲杨昌济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远涉重洋去留学,杨开慧在母亲向振熙的抚养下度过了童年。其父杨昌济是闻名三湘的学者、教授,他思想先进,开慧虽为女儿身,但父亲也为她取了名、字、号。7岁时破例入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书香门第出身的杨开慧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气。
1913年,杨昌济从国外归来,任教于长沙湖南省立一师,全家从乡下迁来长沙,住在大鹅塘。杨开慧跟随母亲陪伴从国外留学回湖南的父亲到长沙居住,正是在这段时间,杨开慧第一次见到她生命中至关重要,后来与她生死相依的毛泽东,那时毛泽东是杨开慧父亲杨昌济先生的学生,而且是杨昌济最赞赏的学生,杨昌济当时就已经意识到毛泽东将来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成就大业的栋梁之才,对他很是欣赏,教授得也格外用心,而按当时的师生之礼,毛泽东常去杨昌济家,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后来成为他妻子,为他生育三个儿子的杨开慧。那时,杨开慧还是一个13岁的清纯少女。能看见自己爱的人从青涩少女长成亭亭玉立的美人,然后在她生命的春天,用心去追寻,去获得那份少女纯情,不是每一个男人一生中都能得到的幸福,而毛泽东就是一个有这份幸福的男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杨昌济以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吸引着向上有为的学生,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得意门生经常去杨昌济家向老师请教各种救国救民的知识。 从迁居长沙到1920年1月杨昌济病逝,杨开慧没有再进入学校。在家里由父亲指导自学。当毛泽东等来家向父亲请教时,她总是搬一条小凳坐在旁边,听他们谈论治学、做人之道,研讨朝代兴衰,探寻救国救民真理。毛泽东和杨开慧日渐熟悉,毛泽东像兄长一样照顾比自己小8岁的师妹。 1918年夏,杨昌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后举家迁北。1918年秋,为了组织新民学会会
员赴法租界勤工俭学,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前去看望老师杨昌济并在杨家小住。毛泽东9月间来到北京,并经恩师介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每月工资为8块大洋。毛泽东虽然是暂住杨家,小师妹杨开慧和他接触的机会却多了,他的言谈举止,特别是他那忧国忧民、雄心救国的宏图壮志,使杨开慧深感他是个不平凡的男子,他有着非凡的才干和令人着迷的魅力。她已经暗暗地开始喜欢他,愿意和他接触,喜欢听他讲话,几天不见他就心烦意乱,甚至坐卧不安。正是在这期间,毛泽东每天清晨起来坚持洗冷水澡锻炼身体,而且寒冬腊月都是这样坚持,这也使得杨开慧从内心深处对他产生了一种敬佩,正是这时毛泽东和杨开慧开始相爱。17岁的杨开慧,不仅树立了自己的人生观,而且有了自己的爱情观。她认为:对爱,不能一厢情愿刻意去追求,那样很容易而且最终会失去真挚神圣的、高尚纯洁的爱情。她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态度:“不完全则宁无。”杨开慧的父母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有意识地给他们更多的接触机会。两情相悦,两性相吸,爱情之神的神圣钥匙同时打开了两个年轻人的心扉之门,两颗还没有品尝过真正爱恋之果的心,开始惴惴不安,蠢蠢欲动起来,而且是越来越移近,贴紧了。在故宫、北海、香山,常听到他们的游行笑声,金色秋天的红叶飘飘、寒冷冬天的白雪皑皑,在这一对年轻人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记。两个年轻人已经能隐隐约约感觉
到,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早已悄无声息的写满了对方的名字。他们的爱情像春花那般遍野烂漫,像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像红叶那样红艳似火,像白雪那样纯洁无暇……他们越走越近,互相之间连称谓也渐渐由“开慧”、“泽东”演变成“霞”、“润”了。1919年12月8日,毛泽东率领张敬尧代表团第二次到了北京,理所当然住在开慧家里。一年多来,鱼雁传书,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了。毛泽东正是在北京遇见了他人生的挚爱,而爱充盈于他的胸襟和脑海之中,流溢在北京的湖畔、高墙
和青砖胡同间,这一次在北京,他爱的是一别经年、已经出落成花季少女,而意志和内心情感都别有洞天的恩师女儿杨开慧。而杨开慧在北京重逢毛泽东那年,已是18岁,在少女灿烂如花的菁菁岁月里,她遇到了一位有大情大爱、胸怀天下、中国历史上后来最伟大的人物毛泽东,如此绚丽多姿的爱情,将因为汇入了中国历史的巨澜,命中注定将会是石破天惊,而这一切在11年后当杨开慧因为挚爱毛泽东而舍身抛子走上刑场时,最终成为沉重无比的现实。
不久,杨昌济染病,杨开慧日夜侍于病榻之侧,并为父亲读书念报。每期《新青年》是必读之书,从这里,杨开慧汲取了许多新思想新道德.1920年初,杨昌济不幸在京病逝,临终前,他给老友章士钊写信推荐毛泽东和蔡和森,信中说:“毛蔡二君,当代英才,望善视之。”北京和长沙的教育界都为杨昌济开了追悼会,毛泽东以半生半婿的身份参加守灵,帮助料理后事,父亲病逝后杨开慧跟随母亲、哥哥回湖南。这一年冬天,在长沙市望麓园附近的船山书院内,杨开慧和毛泽东举行了朴实真挚的婚礼,仅花了6元大洋请至亲好友吃了一顿饭。
婚后的毛泽东和杨开慧离多聚少,这对革命伴侣为了执着的信念经常别于天南海北。开慧的性格自有刚毅坚强的一面,但在情感世界里,她又是那样多愁善感。这便注定了杨开慧作为一个女人所应承受的情感磨难,而这又是和毛泽东身份的特殊性联系在一起的。而毛泽东的内心又埋藏了多少对开慧的依依不舍和恋恋不忘!
1927年夏,八七会议后秘密潜回湖南的毛泽东日夜进行暴动的准备,杨开慧则照料着丈夫的生活。8月底,毛泽东去指挥秋收起义,行前嘱咐杨开慧照顾好孩子,多参加一些农民运动。杨开慧给丈夫带上草鞋,并叮嘱毛泽东最好扮成郎中。但谁,也没有想到,此次话别,竟成夫妻之间的两界永别!
因关山远隔,音信不通,三年间杨开慧只能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屡剿朱德毛泽东却不成功的消息,既受鼓舞又生牵挂。同时,开慧的处境却是如此的险恶。敌人到处在搜捕她,她仍无畏地奔走于板仓方圆数十里的地方,顽强坚持地工作。杨开慧自小显示出一种女性的温柔,内向而又沉静的心理特征,童年的杨开慧身体蠃弱,性情内向,并不爱动,因此与一般的孩子将大量时间投放在玩耍上不同,童年幼时的杨开慧,已经有时间去思考人生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内,杨开慧都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在杨开慧后来被人发现的自传体回忆录《从六岁到二十八岁》一文中,杨开慧涉及到最多的内心世界之一就是她短暂一生中始终感觉到死亡的影子,而她已经千百遍的思考过人生和死亡的意义了。在杨开慧生命很长一段时间内,她内心始终有自己将死亡的念头,而帮助它对抗这个始终萦绕着她幼小心灵的黑色阴影的,是她对母亲和家人爱:“我总舍不得我的母亲去受那样的痛苦——看见我死的痛苦——不是有这一个人有力的牵畔,那我简直没法生活下来的可能了!”这是后来她自传回忆录中的一段话,是在认识毛泽东之前的想法。杨开慧从一开头就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敏锐的内心世界从一开始就在替自己规划未来人生最重大的抉择:生与死的意义。
1930年10月,杨开慧在板仓被军阀何键抓捕。面对爱人,她是那样地温柔,但面对敌人,她又是那样的刚强不屈,这就是杨开慧。出身书香门弟、温婉柔和的杨开慧几乎每天都被提去过堂,遭到皮鞭木棍的毒打,还被压杠子,被打昏后又用凉飕飕的水泼醒……她带着儿子毛岸英在狱中度过了一段极其黑暗的漫长时光。
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键献策称:“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于是,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开慧勇敢而坚决地拒绝了这个可以给她带来生路的选择。同年11月14日,开慧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9岁。牺牲前她只说了一句话:“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杨开慧牺牲的当晚,尸体被远方舅舅偷运回家。7岁的岸青和仅3岁的弟弟毛岸龙抱着妈妈的尸体大哭不止。过了十几天,毛岸英被营救出狱后,才准备掩埋开慧的遗体,三兄弟与妈妈难舍难分,痛哭不已,毛岸龙还非要和妈妈“睡”在一起。在场的人无不痛哭失声。毛岸英是第一个止住眼泪的,他擦了一把眼泪对两个弟弟说:“我们要懂事,要为妈妈报仇!”那时毛岸英8岁。
不久,正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妻子牺牲的消息,痛彻心肝,他在给杨家的信中说,“杨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时至27年后,一句“我失骄杨君失柳”更是寄托了毛泽东对亡妻的绵绵哀思之情。


http://m.gushidaquan.cc/
最新专题推荐
媳妇 暗恋 西野小春 论语 朱高炽 嫁妆 倒霉 司马懿 救世主 光棍 赌徒 女侠 连环杀手 驸马 月光族 官场 坟墓 小提琴 欠条 替罪羊 讨债鬼 的哥 捉奸 私奔 恨嫁 富翁 小黑屋 迷路 抢劫犯 叫花子 主战坦克 救赎 替死鬼 炮灰 剩女 绯闻 见鬼 背叛 招魂 厉鬼 午夜鬼故事 养小鬼 蛊术鬼故事 清明节鬼故事 教堂鬼故事 电台鬼故事 黄昏恋 豆腐鬼故事 豆腐 活死人 丧尸鬼故事 电梯鬼故事 血案 鬼打墙 公交车鬼故事 男闺蜜 越狱 托梦 投胎 单身 通灵鬼故事 狐狸的鬼故事 幽灵船 天津的鬼故事 纸人的鬼故事 山神 关于黑猫的鬼故事 报应 附身 乱葬岗鬼故事 阴婚 地铁鬼故事 河南民间鬼故事 暴发户 生死簿 怀孕鬼故事 坟地鬼故事 堕胎鬼故事 镜子鬼故事 僵尸鬼故事 厕所鬼故事 良心 东施 骷髅鬼故事 食堂鬼故事 富二代 官二代 李煜 梅花鹿 知音 梅花 盗墓 约会 催眠 同桌 送礼 侏儒 游击队 暧昧 求爱 不孝子 唐赛儿 绑架 吵架 征婚 潜规则 健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