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社会】“陪考气”的人

时间:2015-03-10 17:04:44 

几个月前,我接到一个来自千里之外的电话。电话的那头是一个八竿子能打得着的亲戚。

他是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家世普通,学校普通,学习也普通。如果不出意外,他将考进一所普通的大学。

他的问题是:他需要“陪考气”吗?

“陪考气”是我老家的一句俗语,就是陪着别人考试,自己全无所得。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在很多大城市的人看来,是否接受高等教育似乎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高等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助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对很多乡镇的普通学生来说,这样的宏大意义显然过于遥远和虚无,他们还有很多现实的考虑。

高等教育有很多光环,但光环背后,依然有一个投入和产出的计算。

在这个普通高三学生看来,如今考上大学并不难,难的是考上一所好大学。如果考上普通大学,那并不能让人满足。

原因有二:一是没有人能保证上了普通大学后就能找到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这一点不用多说,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已经不能再引起人们讨论的欲望了;二是上大学花费很大,风险也很大。他算了一笔账:大学四年,正常情况下,花费在10万元左右;如果不上大学,而是进入工厂,四年收入肯定超过10万元。这种只认钱的算法,我们可以鄙视之。对个人来说,高等教育是现代人的基础配置,是融入主流社会的必备条件——即使是主流社会的边缘位置。

在我看来,高等教育提供的是一种融入主流社会的快捷方式,是社会流动的重要渠道,也是预防阶层固化的一剂良方。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一种社会流动;十年寒窗,中学大学,也是一种社会阶层流动。曾经,高考是一个社会阶层流动的有效渠道,而现在,高考的这一作用正在逐渐消失。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读者2015年第6期

美图欣赏

读者2015年第6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