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只愿做两件事(2)

时间:2015-06-25 14:06:59 

小时候因为画画需要素材,加上贪玩,李理学会了各种捕鸟方法。退学回到北京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著名环保人士郭耕,“当时郭老师拿着小喇叭给小学生讲课,讲环保。从他那儿我学到了尊重生命,不破坏自然环境。”之后,李理不但扔掉了自己的全套捕鸟工具,还一直想为保护自然环境做点什么,这个念头成就了现在的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

刚开始几年,李理带着几名环保志愿者跑到北京房山区的山里、村里发传单,告诉当地人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但老乡们并不买账,“你们跑这么远的路来到我们山里,就给我们发几张纸,图啥呢?再说这些鸟净偷吃我们的粮食,为啥要保护它们?”

刚开始的确很难。家里人不理解,周围的朋友不理解,没钱,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去问别的做野生动物保护的组织,人家把他们当成瞎胡闹的小屁孩,根本不搭理。有时在大雪天,躺在帐篷里,一群人冻得缩成一团时,李理总会想:“图啥呢?”

好在倔强的李理再次扛了过来,而且他发誓,要挣到足够多的钱,不让大家再这样落魄地做下去。

李理开始开店卖画,后来又成立了工作室。出人意料的是,他的画很受肯定和欢迎,“我真没想到,原来钱这么好挣。”后来他又一股脑开了3家店。资金有了,李理为队里不断添置设备:相机、专业镜头、摄像机、监测系统、巡护系统等,保护点也一个个建成,并在各个保护点派人24小时看守,又请来专业人士做培训。

从郊区一日游到专业化管理

2007年,李理和他的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找到了组织”,加入了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WCS)。这个协会在全球64个国家展开工作,黑豹作为该协会在中国的一个下属支队,主要负责北京乃至全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调查研究、拍摄记录、宣传考察、救助等工作。李理说,能被WCS“收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对方看重的是他们的专业性和这些年来对野生动物保护始终如一的热情。

对黑鹳的保护是李理从保护站创建伊始就一直在做的项目。“我们的工作目标是保护拒马河当地的标志性种群黑鹳。”在他们的守护下,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的数量从原来的三四只增长到了41只。

中国首例扬子鳄放生、东北虎调查研究、追踪西藏藏羚羊迁徙、宣传保护神农架的金丝猴和云南的大象……都是他们做过的项目。

李理现在的团队成员很固定,每次跑野外都非常辛苦,但团队中没有一个人喊累。大家工作多年没有拿过一分钱报酬。成员中有6位毕业于农大、林大。组织中的分级管理方式和志愿者考核办法是李理在12年的实践中一点点摸索出来的,也借鉴了不少国外模式,“曾经我这儿的志愿者流动性很强,很多人把这儿当成了郊区一日游,耗费了我们不少精力和时间。现在进来的门槛高了,反而队伍很稳定。”李理说。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读者2015年第11期

美图欣赏

读者2015年第11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