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浸润斑块的基础上逐渐出现肿瘤。常常在陈旧浸润斑块的边缘或中央发生。肿瘤向表面突起,甚至如蕈样,时有破溃,也可以如半球状,基底浸润较宽。肿瘤迅速增大,数目增多。
颜色为灰白、黄红、棕红色。肿瘤多见于面部、背部和四肢近端。完整的肿瘤一般无痛感。破溃者有剧痛。肿瘤破溃后留有萎缩性瘢痕,色素改变。
此外可见毛发稀少,甲营养不良掌跖角化有时全身性色素增深。偶亦见毛囊性黏蛋白病,色素减退损害。
可见淋巴结肿大,此时往往内脏器官也有病变。几乎所有内脏器官均可受累。晚期病人可有贫血。
蕈样肉芽肿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和组织学指征,早期的诊断一般需要做病理检查。临床上怀疑本病时,及时活检,往往需要多次、连续的切片才能找到特异性的病变。
目前,下列指征可供参考。首先,临床上,皮损多形,这些皮损很难用一种皮肤病来解释和概括。皮损难以忍受的瘙痒,而且用常规治疗很难控制。虽然皮损可以消退,但总的皮损不断增多,浸润不断加重。
其次,病理上,有亲表皮现象,Pautrier脓肿,斑块期开始,真皮内出现不同数量的MF细胞,浸润形态呈T细胞模式。
蕈样肉芽肿治疗
治疗的目的包括清除皮损,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无病生存率和带病生存率。早期可采用仅对症处理的“期待疗法”,或皮肤靶向治疗。一般仅晚期患者考虑化疗。
皮肤靶向治疗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氮芥、卡莫斯汀、贝扎罗汀凝胶、PUVA、UVB、全身皮肤电子束照射、浅层X线照射治疗。系统治疗包括化学治疗、生物反应调节剂等的治疗。
1.化学治疗
本病对化学治疗相当抵抗,缓解期短。单药物化疗用于治疗中晚期MF患者,常用的药物有氨甲喋呤、吉西他滨、苯丁酸氮芥、脂质体多柔比星等,最常用的是氨甲喋呤。
2.生物调节治疗
包括干扰素、维A酸类药物、RXR选择性维A酸、蒂尼白介素等。
3.免疫调节剂、体外光化学疗法等。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蕈样肉芽肿也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吧,蕈样肉芽肿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比较多见的,所有我们要记得定期的检查身体,及时的治疗疾病才是比较好的哦。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 吃饭时脸部有这现象必是气虚
- 轻松治愈脑血栓 脑血栓如何治疗
- 什么是基底细胞瘤 基底细胞瘤
- 什么是获得性皮肤松弛症 获得性皮肤松弛症
- 赖特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赖特综合征
- 怎样治疗病毒性结膜炎 病毒性结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