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与蚂蚁的较量:苏芬冬季战争

时间:2015-11-30 08:34:58 

在第二次大战爆发之后的1939年,苏联和芬兰之间爆发了一场局部战争。一个是强大的苏联,好比大象,一个是弱小的芬兰,好比蚂蚁,大象赤裸裸的欺凌蚂蚁,蚂蚁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最终,蚂蚁成功地保护了自己,挫败了大象企图吃掉自己的野心。

1939年8月23日,苏、德在莫斯科缔结的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秘密划分了双方在波兰、波罗的海国家、芬兰和罗马尼亚 的势力范围。德国灭亡波兰后,苏联为了进一步改善波罗的海侧翼和西北边境的战略态势,保障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的安全,相继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签订互助条约,得以在三国的要地驻军,事实上吞并了这三个波罗的海小国。苏联也明白,所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在对双方都有用的时候才能存在,只要其中一方认为其失去价值,条约马上会成为废纸,考虑到苏德之间必有一场恶战,而芬兰的边界又离苏联重镇列宁格勒太近,如果德国进攻苏联,芬兰是一个极好的跳板,会给苏军在西北部的防御造成一个大麻烦。因此,苏联需要控制芬兰,犹如波罗的海三国一样。

狼要吃小羊,总是要找一个借口的,哪怕那个借口再怎么站不住脚。苏联对芬兰也就是这样干的。从1939年3月开始,苏联要求与芬兰交换部分领土,并要求租借芬兰的岛屿,将汉科港租给苏联30年作海军基地,扩充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成为互助条约等等要求。芬兰政府要拒绝这一条约,然而,为了不得罪强大的苏联,话还是说得很委婉。芬兰政府表示,由于芬兰在国际上公认的中立立场,使芬兰不能接受苏联的要求,并保证芬兰不会允许别国,自己也不会,利用芬兰领土进攻苏联。狼会因为小羊并没有招惹它,而放过小羊吗?当然不会!于是,当从1939年10月到11月,双方所进行的谈判破裂以后,苏联断然于同年11月28日,与芬兰断交,于11月30日对芬宣战。

在当时,芬兰政府的人民,要抵抗苏联的进攻,是需要很大决心和勇气的。因为两国的实力差距简直是天渊之别。当时,苏联有1.3亿人口,360万常备军,数是千计的坦克,数以万计的大炮。有报道说,苏联在二战前的空军飞机数量,几乎相当世界其它各国空军的总和,不管这是不是夸大,苏联拥有数量众多的作战飞机是无可质疑的。此外,苏联的重工业发达,钢产量达1840万吨。苏联还拥有强大的后备动员能力,德国在1941年入侵苏联后,苏联在几周内,就动员了570万预备役人员,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庞大的力量,才在屡遭惨败后得以最终战胜德国。当时,为了进攻小小的芬兰,苏联进行了部分的动员,兵员总数达到约五十四万人。

相对而言,芬兰当时,全国只有370万人口,只与苏联常备军队数相当,国防军只有区区33000人。武器装备方面则更可怜,基本还停留在一战的水平上,战车只有二十八辆一次大战时法国雷诺战车,和十辆左右比较现代的轻战车;炮兵也很薄弱,大部份是1900年前后的轻炮,甚至有1887年没有现代驻退装置的加农炮;空军则只有七十架飞机,以老式霍克为主力。芬兰唯一能跟苏联比较的只有在步兵轻武器方面,配备的同样是莫辛/纳甘(Mosin/Nagant)1891/30型步枪,但是芬兰军的经过改良,准确性较高;另外还有不少苏米Suomi)冲锋枪。在苏军入侵后,芬兰也只动员起后备部队共二十万人,编成八个步兵师,另外有约十万人的国民兵部队和妇女辅助队做为补充。

然而战争的进程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芬军利用有利的地形和天气条件的顽强抵抗,使得苏军损失惨重。在不断的遭受蚂蚁的戏弄后,大象彻底被激怒了。侵芬战争先期阶段的战果让斯大林大为震怒,一批高级军官因此纷纷人头落地。1939年指挥波兰之役的铁木辛哥元帅代替了伏罗希洛夫。他大量调集增援的部队,人数到达一百二十万人之多,大炮有两千八百多门,在适应雪地作战上作了一些紧急的改善。也对部队进行特训,要求战车和步兵相互支援。芬兰军虽然英勇地抵抗,造成苏军极大的伤亡,毕竟还是敌不过苏军数量上的优势,终于在3月初放弃了曼尼海姆防线,芬兰政府不得不寻求外交解决。这时苏联其实也急着找个下台阶,原因有二,一是天候:春天将近,解冻后芬兰地区大部份会变成泥泞不堪的沼泽,更不利苏军作战;第二是国际政治:苏联入侵芬兰已经导致被国联褫夺会籍、驱逐出会,可见西方国家对这场战争的观感,如果再持续下去,将有可能导致英法势力的介入。于是在这个背景之下,芬兰终于在3月12日接受苏联的条件,结束了这场历时叁个半月的战争,芬兰接受了比开战之初更苛刻的条件,但保持了自身的独立。在这场战争中,芬兰当然损失很大。芬兰军有两万五千人阵亡,四万叁千人受伤,但是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打出了芬兰人的团结心。

苏联红军在这场战争虽然胜利,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空军方面,苏联损失了700~900架飞机,而芬兰仅损失了60~70架飞机,瑞典志愿飞行队损失了6架飞机。陆军方面,苏联最保守估计为20万人伤亡,实际数字要多得多;根据赫鲁晓夫的回忆录透露,苏军实际在苏芬战争中损失上百万人(赫鲁晓夫回忆录142页),死亡20万人以上([美]R.E.杜派、T.N.杜派著《世界军事历史全书》第865页),苏军全建制被芬军歼灭的就有苏军第一六三师、第四十四师、第五十四师、第十八师和第一六八师,第一二二师和第八十八师遭到了歼灭性的打击,被俘55000人。据说当时从列宁格勒一路到莫斯科,稍微像样一点的医院都挤满了伤兵。

导致苏芬战争的结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苏联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沙俄大国沙文主义的继续,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不但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而其还被国联开除。苏联在三十年代,由于内部的权力斗争,个人崇拜,肃反扩大化等一系列因素,军队的高级将领被大量清洗。在政治挂帅的思想指导下,军事主官的权力被不应当的分散了,很多指挥官因为害怕被清洗,成为对上级唯命是从的应声虫,一些政治忠诚度远胜过其军事能力的人不合适的被安排到军事主官的位置上。他们在面对灵活多变的芬兰军队时,不能也不敢跳出上级下达的计划和命令来应付突发状况。他们的素质更影响了一般士兵,无法提供适当的训练和指令。苏联开战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从上到下都充满了盲目的乐观情绪,以为进攻芬兰不过是一场轻松的行军。芬兰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国土位于北极圈内,冬季极度寒冷。在苏联进攻的大部分区域人烟稀少,到处是荒原和冻土,而1939年的冬天有特别地寒冷。苏军许多部队缺乏足够的御寒用品,人地两生,战役的准备工作有做得很差,各个部队之间缺乏配合,无法有效地组织进攻。苏军虽然数量庞大,但指挥不灵,后勤不足,部队在严寒条件下生存都很困难,根本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战斗力。而芬兰方面是保家卫国,上下一心,士气高昂,芬兰人民坚强的抵抗意志是战争结果的重要原因。芬兰军队战术灵活,习惯在寒冷的条件下作战,熟悉地形,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能够以少胜多,不断给与苏军以沉重的打击,最终基本上维护了芬兰的民族独立。

下面我将详细地介绍一下这场战争的前后经过,既有宏观的政治、军事、外交事件的描述,也有战争中普通士兵是老百姓的亲身经历以及这场战争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本文写作时参考了一些国外的有关苏芬战争的书籍.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56..34下一页

相关外国历史

美图欣赏

外国历史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