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翎岛上的神秘电波
1951年底,根据战争发展的需要,我侦听台需要找一个能听得更清楚的地方,于是我队决定派一个6人小组开赴黄海边上的一个小岛,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白翎岛。白翎岛不大,但树木非常茂密,杂草丛生。岛上有朝鲜人民军,也有中国人民志愿军。那里位于海边,收听效果非常好。我们的队员在树丛里搭起了帐篷,帐篷的上面都用树枝遮盖得严严实实。配备的是德国进口超短波收听机3部,一部柴油发电机,是给电台发电用的。我们把超短波电台的天线巧妙地架在15或
1952年秋,我坐火车然后转汽车秘密去岛上视察。车开上岛后,一位朝鲜人民军军官迎过来,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我来接你。”
我走进岛上的帐篷里,屋里非常肃静,只有嘀嘀哒哒的声音。中午我们一起吃饭,就是从铁桶里倒出来的压缩饼干,就着开水吃。26岁的工作组组长小薛告诉我这水是朝鲜人民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还有人民军送来的大米,但只能在山洞里做饭,因为怕暴露目标。他对我说:“最近,美国侦察机总来岛上进行低空盘旋,我们在岛上从敌人的广播里听到了,美国人说敌方(指我方)的侦听情报对我方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一旦发现将不惜一切代价炸平它。”
当敌人终于明白了在素有“三千里锦绣江山”的朝鲜半岛上,在三千三百多个岛屿中有那么一个岛屿有侦听台时。他们频繁地派出飞机无数次地进行超低空侦察。1952年秋,敌人的飞机在白翎岛的上空持续侦察了一个多月,在周围的岛屿上敌机盲目地投下了不少炸弹。然而,白翎岛上的侦听工作没有瞬间的停止。原来,岛上的工作只管收听,敌机侦察的时候不发信号,向队里发的信号也是一次一换。可是故人的信号却不容易改动,因为他们用的信号要改动一次必须通过联合国军一起研究,战事频繁的时期他们也就顾不上了。所以一旦被我们掌握,就是准确的。
火漆封门保秘密
1952年底,这个小组秘密地撤回到队里。白翎岛上的电波即使到战后对敌人来说也还是个谜。
直到战争快要结束的1953年初,敌人才知道我国的侦听台在安东的帽盔山,但他不敢来打。这时候队里的人也多了,有八十多人,天线也高了,设备更先进了。当时国内已是一片和平的景象,但是我们的保密工作丝毫没有放松,继续做侦听工作。我队工作程序是:由报务员侦听敌空中联系的电波信号,抄送到猜译员手中,由他破译成英文,再把英文翻译成中文,然后再编成密码发给中央军委作战部或东北空军司令部情报处。我们的信号是一次一换,不是苹果就是海棠,或者是白糖、面粉,还有白菜、萝卜等。这种联系是绝密的。机密室里只有猜译员在里边工作,任何领导都不能进去。平时人与人之间也没有太多的语言。这个机密室是绝对封闭的,猜译员在里边工作的时候,门缝都用一种火漆封上,出来上厕所的时候,门一开火漆掉了,他们就用火漆在外边抹上,回来时外边的漆掉了,里边的又重新抹上。关系到战局胜败电波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飞向沈阳,飞向北京,然后一个个战斗命令再从那里下达。
战后,我一直在想,当时我们之所以取得那样的胜利,就是我们重视了人才,重视了高科技,特别是重视了保密工作。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