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消失在世上》:用天真的眼睛看世上的时光

时间:2015-07-26 08:24:03 

当小说《一个人消失在世上》(Mr Gwyn)在意大利出版时,作者亚历山德罗·巴里科(Alessandro Baricco)在读者见面会上朗诵了它的开头,然后说:“你们无法想象,我把这段写了多少遍,我本来想把那些版本都带来呢,但后来想想算了。”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作品销量上百万册的作家格温先生在散步的途中突然决定封笔。于是,他在《卫报》上发表了一篇声明,罗列出他许诺再也不做的52件事情,其中包括了在学生面前假装自信、跟那些实际上很鄙视自己的同事假客气等等,最后一件事情是:写书。

他意图结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职业生涯,而是彻底从过去的生活中抽离。旅行、不回电话……当这些人们常用来自我消失的手段被陆续使用后,格温开始寻求新的职业——他希望成为一名其工作中包含耐心、朴素和庄严以及神秘气息的抄写员。

在寻求与之对应的实际工作时,格温在一家画廊获得了灵感。他在画中看到了一种出乎意料的时间。“他没有考虑到画家的技艺,他也不觉得这位画家的技艺很重要。他脑子里浮现出一个目标,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最终到达的那个目标,画中那个留胡子的人被画家搬回家里。他觉得这非常美好。”他决定了自己新的职业:写画像。

“格温先生停止写作的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一直最感兴趣的是:在发生一些事情之后,人们把自己所爱的东西重新放在一起的方式。”正如巴里科所说的那样,他将更多的笔墨留给了主人公的新职业:格温在还不知道工作的方向和结果时,已经事无巨细地着手于新工作室的方方面面,比如,它需要“像一天中的光线一样,从早到晚都在变化,连续不断,但又让人无法察觉的”优雅的背景音乐,需要一种发散着“天真”的光的灯泡,并且,它们要在760个小时至830个小时的寿命间陆续地熄灭掉。

巴里科对此解释说:“在小说中,格温先生去买那些灯泡时,他对那个做手工灯泡的老人说:我要一种‘天真’的光。我对文学有一种‘天真’的想法,在我的小说中,有很多天真的东西。我说的‘天真’是那些没有被世俗和厌倦污染的东西。”

格温先生要求每位被他写画像的人连续30多天每天4小时全身赤裸地随意地待在他的工作室中,而他,有时在一旁观察,有时则根本不出现。他终于成为一名抄写员,抄写那些人物以及他们的命运。最终,每一幅画像都非常令人满意,自然也令旁观者好奇。但小说的文本中始终没有将它们完整地呈现出来,只是在全书末尾的对话中展露端倪:“他给我做画像时,我读了,画像的最后有一段风景描写。我就是那个风景,我就是那个故事里的声音、脚步、气氛,我就是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那种准确让人不安,我甚至就是那风景,我以前是,将来也是。”“我们是整个故事,不仅仅是那些人物。我们是那些我们散步的树林,是骗人的坏蛋,是周围的混乱,是所有我们经历过的事情,是东西的颜色、声音,您能懂吗?”

巴里科的叙述一如既往的轻盈且充满诗意。起初,他还设想将小说每个章节的长度都写得一模一样,他希望将讲述的节奏与格温先生在公园里散步的节奏保持一致:缓慢、规律、充满耐心和张力。“这本来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如果通篇都采用这种节奏,会显得沉闷单调。”他说,“幸好我最后改变了主意。”

“我是在参观一个博物馆的时候忽然产生的灵感,然后,这个故事慢慢在我的脑子里形成。一本小说的产生,可能是某一天的某一刻,脑子里产生了一个片段,也可能是一个人物,或者说是一个场景。我把这些材料放在一起进行艺术加工,构建情节,最后就是运用自己的天分和手艺,投入写作了。”谈起这部小说的缘起,他这样说道,“开始的时候,我并不是胸有成竹,我只知道有一个人要写‘画像’。我写书的时候,喜欢从一个很细微的地方开始写,我脑子里出现了这个‘写画像’而不是‘画画像’的人物,就像我想到一个在邮轮上弹琴的男人,他从来都没有下来过,并且永远都不会下来。这些脑子里产生的想法,最神秘的是我觉得这些人物都很熟悉。”

他所提到的自己笔下“在邮轮上弹琴的男人”,正是那个住在“弗吉尼亚人号”邮轮上,一生在海上往返于欧洲与美洲大陆之间,直到邮轮被废弃、引爆也没有走下船的钢琴天才“1900”。——在吉赛贝·托纳多雷导演的电影《海上钢琴师》1998年风靡全球后,“1900”的故事大概无人不知。电影正是改编自这位当今炙手可热的意大利作家在1994年发表的一部独白剧《1900:钢琴师》,可见,亚历山德罗·巴里科向来是讲故事的高手。

《1900》的故事中讲述的有限和无限之间关系、欲望和现实的各种可能之间的生存困境,始终贯穿于巴里科的创作之中,这部关于格温先生的小说也不例外。但《1900》并不能代表巴里科小说创作的全部成就和至高的水平,他还拥有诸多形式内容上都富有创新意义的小说,比如获得意大利重要的文学奖项“康皮耶罗奖”的处女作《愤怒的城堡》、获得维多雷久文学奖和博斯克城堡文学奖的《海》,以及在2007年同样被改编成电影而红极一时的《丝绸》等等。当然,还有这本2013年写就的小说《一个人消失在世上》。

实际上,写作小说并不是巴里科唯一的职业或说专业。1980年他从都灵大学的哲学系毕业,却凭借自己的另一个音乐文凭成了为《共和国报》和《新闻报》撰写音乐评论、文化批评的记者、专栏作家。1993年,他在Rai电视台主持音乐栏目讲解歌剧。1994年又主持了一档文学节目“匹克威克,论阅读与写作”。同年,他创办专门教授叙事技巧的霍尔顿(Holden)学校并在其中任教(学校的名字来源于《麦田里的守望者》男主人公Holden Caulfield)。

2004年,巴里科以现代意大利语译文改编了《伊利亚特》,使其成为口述版《荷马,伊利亚特》,并在罗马和都灵的两家剧场里向听众进行朗诵,他认为这个新版本是“与现代公众的忍耐度相兼容”的,并将这种改编视为艺术品的修复。不止于此,他还策划了一个名为“Save the Story”的文库——请当代优秀的小说家,诸如艾柯、阿莉·史密斯、戴夫·艾格斯等等为孩子们重新讲述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经典故事,其中包括《约婚夫妇》、《唐璜》、《李尔王》、《罪与罚》、《格列佛游记》等等,巴里科让他们以当今的语言和自己的方式进行讲述。重述经典对他充满着吸引力,他甚至将做这件事形容为一种本能,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他说:“我喜欢挑战那些伟大的作品,我推崇万古流芳:这是对抗死亡的一种方式。”

三联生活周刊:小说开篇时,你告诉我们,格温先生的作品多种多样,这让我想到你。格温先生是否能代表一部分的你?他所追求的生活是否在诉说着你的个人情绪?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27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27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