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山北有一个山村,名曰神头。村中有一条小河,将村子一分为二。说起村子的得名,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相传唐朝贞观年间是香泉寺的鼎盛时期,香火旺盛,香客云集,善男信女人头攒动,膜拜虔诚。寺院住持决定在西寺建造一座尊胜佛塔,以弘扬佛法。
修建佛塔工匠的劳累,运料瓦工的艰辛,这都按下不表,且说在异地雕刻塔顶的石匠。他们夜以继日,敲敲打打,叮叮当当,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半年多的精雕细刻,终于按期凿成了一顶惟妙惟肖的塔顶。这个塔顶是用青石所凿,少说也有三、四吨重。在当时没有现代化的吊装、运输工具,要在这羊肠山道上运这么重的东西,真比登天还难。眼看马上就要用着塔顶了,可是这塔顶还在五六里以外的大寨山下的小道上,修塔的监工催得甚紧,逼民工快点运到,塔顶滞停这里,怎么也运不动了,民工们你看看我,我瞧瞧你,个个六神无主,搓手挠头,谁也想不出个好主意。
正当民工束手无策之时,忽然从远处姗姗走来一个手牵毛驴的老头,面目和善,笑容可掬,边走边吆喝:“驮大家伙啦!驮大家伙啦!……”大家正在发愁拉不动塔顶,急得头上出小人,谁也没有搭理他,可是他站在一旁还是不停地吆喝。一个民工说道:“咱这个塔顶就让他给咱驮驮吧,省得咱弄不动。”另一个民工说:“我们正愁没办法哩,就请他帮帮忙给咱驮过去吧!”领工的说:“唉,留口气暖暖肚吧,凭他那身小力薄的小毛驴怎能驮动这么重的塔顶,说不定他是一个疯癫老头,别信他的话。”他这么一说,大家像泄了气的皮球,顿时鸦雀无声。
那赶驴的老头还是不走,在他们周围徘徊,嘴里仍不停地喊:“驮大家伙啦……”这时一个年青的民工带着轻蔑的口气说:“喂,老头,别喊了,有本事把这个塔顶给我们驮到香泉寺吧!”真怪,这老头牵着驴来到大伙跟前,二话没说,只见他腰一拱,两手轻轻地就抱起那沉重的塔顶,稳稳当当放在了驴背上,大家看了不由得目瞪口呆,暗暗叫好。然后,那老头“嗒”的一声,小毛驴驮起塔顶,奋起四蹄,直向香泉寺方向跑去。
大家兴高采烈地跟在小毛驴的后面,边走边议论:“这老头一定是个神仙,见我们有困难,来帮助我们的。”有的说:“这么重的东西凡人谁能搬得动。”又有一个人插话道:“这老头咋瞧咋像季历庙的季老爷。”他这么一说,大家都瞪着眼上下打量着这个老头,不约而同地说:“就是像,肯定是他,肯定是他。”这时一个民工忽然发现这头毛驴与众不同,仔细端详。果然发现了蛛丝马迹。“啊!这不是个真驴,是个泥驴。”他这么一说,大家都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头驴,眼看就要蹚水过河了。
谁知这一句话道破了天机,霎时西北角飘来一块乌云,说时迟,那时快,扑扑嗒嗒下起雨来。那泥驴哪能经得起雨淋,一下子变成了一堆泥,赶驴的老头也不见了。就这样,这个塔顶就搁在这里了。以后谁也挪不动,搬不走。因此,香泉寺的那座尊胜佛塔盖好后,一直是没顶。
塔顶,人们称作“神头”。这座塔的塔顶至今还留在神头村,因此,人们就把这个村子取名“神头。”这段轶事,乾隆年间的《汲县志》有载。
讲述人:孔维生
搜集地点:太公泉
搜集整理:李志清 男 62岁 退休教师 大专文化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