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穷水尽线索再现
薄先彪的案件进展似乎山穷水尽,追逃专案民警也在接受最严峻的考验。我们这些站在“了望塔上”的记者,几乎全都认定这个冷血劫匪成了我们看不见的黑客。薄先彪是个“独行侠”,他现在到底还在不在安远?我们设卡堵截到底有没有效果?
整日奔波,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调查走访,对于摸来的线索,查否,查否,还是查否。专案民警的信心开始动摇起来,只有蒋定武还是信心满满:“我们不管媒体怎样报道,不管别人怎么议论,我还是坚信薄先彪还在安远,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逐家逐户逐人的走访,各种线索通过各种途径纷纷反馈上来。
有人反映,案发前三天晚上八点钟左右,他送妻子上夜班的途中,在屠宰场附近两次看到疑似作案人骑着一轮摩托车从凤鸣江畔方向朝案发地点行驶。他清楚地记得,那辆摩托车跟他的坐骑是一个型号,都是劲力牌JL125-27C红色摩托。
这一线索又有另一线索来印证。有人说他在案发前一天早上八点钟左右,也曾看见这辆劲力牌JL125-27C红色摩托车,从凤鸣江畔方向朝案发地点行驶。
薄先彪作案前所用的交通工具,三次出现在同一区域,都是在凤鸣江畔方向朝案发地点的路上。这一区域,既可通往三岔口,又可通往南夷市的贬王嘴。这些地方,薄先彪都很熟悉,因为过江后就是他的外婆家和岳父家。他作案前频繁出入于这一地带,作案后会不会仍在这一带躲藏呢?
由于压力较大,警方的春节过得不是很爽,专案民警夜以继日的工作也没有解开死结。指挥部要求以安远县为中心进行区域性会战,组织足够力量对上述范围内的工棚、出租房屋、废弃房屋、涵洞及江边停靠的船舶等场所开展一次拉网式清查。对于清查工作,蒋定武要求“三到”:到边,到底,到位。为了说明“三到”的重要性,蒋定武情绪激动地说:“我要求大家做到三到,我要求的是底朝天。你底朝天了没有?你敢不敢跟我拍胸脯?”
当然,有人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薄先彪早已跑出了安远,甚至跑出了卧龙山区,仅仅把重点放在安远,会不会是一次重大失误?设在各地的卡点其实可以撤掉了?离案发都超过一百天了,警力都风餐露宿地坚守在卡点上,有些民警甚至累出病来了,守卡,会不会是一种无谓的消耗?
对此,蒋定武重申:没有省公安厅的命令,谁也不能撤卡!
元宵灯火阑珊,打工的红男绿女都踏着鞭炮炸飞的纸屑走向东南方,可那个该死的薄先彪无论你怎么做,都还是没有潜出水面。难道他真的是街坊传闻中所说的老虎,身上有三扇翅膀,会玩人间蒸发?
又过去了四个月,大家都渐渐对案件产生了麻木,对警方能否抓获劫匪失去了信心。人世间可供关心的事太多了,有的人甚至淡忘了谁叫薄先彪,我们《金盾出击》节目组却意外地接到了一条令人鼓舞的线索。
这是六月的一个中午,时钟指向十二点左右,在凤鸣江畔开餐馆的两姑嫂正在忙碌。突然闯进来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男子,身高一米七五左右,上身穿一件灰白衬衣,背上还有一片汗渍,下穿一条米黄裤子。他到餐馆后,点了一份青椒炒肉丝、一份小鸡炖蘑菇,同时吩咐,再要两份青椒炒肉丝、一份现成的牛杂火锅、两盒米饭、六双筷子,打包带走。当时在餐馆里吃饭的人并不多,有几张桌子是空的。令人奇怪的是,这人偏偏不在里边吃,非要将桌子搬到外边。
姑嫂俩注意到,这人的身旁还停着一辆劲力牌JL125-27C红色摩托车,车龙头上挂着一个白色塑料袋,袋里装着两个白色蒸笼馒头,龙头上还缠着一根绿色的尼龙绳;摩托车后座上绑着一个黑色的布包和一把铁锹。包里鼓鼓的,肯定有什么东西。
正在这时,一位过路司机将车停在餐馆门前,准备吃饭。司机一来,这人三两下就把饭吃完了,催促道:“打包的东西准备好了没有?快点!怎么这么慢!”
男子一边说着,一边掏出两张崭新的百元大钞,递给她们。一共消费了一百五十五元,姑嫂俩找给他五十元的整钱后,他匆匆忙忙地骑车走了。
人一走,姑嫂俩越想越不对头。她们记起来了,这个人在前天晚上也来吃过一次饭。那天,他吃了一盘回锅牛肉,喝了一瓶青岛啤酒,一共花了八十元。当时,他也是里面有位子不坐,非要坐在外面吃。他的身旁也有一辆同样的摩托车。吃饭时,他不时地看他身旁的摩托车。她们觉得有些蹊跷,看那人的长相,蛮像通缉令中的薄先彪。
姑嫂俩在犯嘀咕,却引起了正在吃饭的司机警觉。一听说刚才这人有可能是薄先彪,他连饭也不吃了,结完账后就开始打110报警。不巧的是,他的手机没电了,刚说几个字就断了。事不宜迟,他立即驱车来到警方设置的卡点上,向蚌湖派出所所长报告了在餐馆听到的情况。
八个多月了,限期半年结案的时间早就过去了,连省公安厅都下达了撤卡的命令,只有偶尔下发的督办令在一催再催,如今终于有了薄先彪的消息。不管线索是真是假,所长都要按照程序向领导汇报。
有可能会柳暗花明。蒋定武对这一线索高度重视,旋即派出了两名刑警前往凤鸣江畔餐馆核查。他们第一次到餐馆,是带着薄先彪的彩色照片和我们节目组同去的,餐馆姑嫂二人不知是有顾虑不愿讲还是没有认出来,结果是无功而返;第二次去,他们不但带了彩照和节目组,还有前线指挥员同行,蒋定武反复地向姑嫂二人做工作,让她们打消顾虑。姑嫂俩这才一口咬定:“看通缉令上的照片,跟那个人长得一模一样!”
警方问得很仔细,那个人怎么来的,中途说的什么话,点的什么菜,付款用的钞票颜色怎样、是什么款式等等,姑嫂俩都一一作了回答。从嫌疑人吃的菜分析,那人还是属于高消费,一般农民工是不舍得一餐花几十元甚至一百多元的。
蒋定武分析,薄先彪明明只有一个人,却要了两份米饭、六双筷子带走,这实际上是一种愚蠢的伪装,企图造成有六个人吃饭的错觉。但是,他却忽视了一个细节,两份米饭怎么够六个人吃呢?薄先彪两次在同一餐馆出现,综合其他方面的判断,蒋定武由此认定薄先彪就在附近的三岔口周边活动,不会超出五公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