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我能化作夜,而我却是光啊
窗外阴云,室内暗淡,黑暗四处流溢着,不知是乌云正在浸入,还是浓夜正在漾出。
镜子前有烛光闪动着。那微弱的跃动的光是镜中人的灵魂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这镜子中的人和自己劈面相对,二人或言语争辩,或默然体验,所触皆人生之感悟。世间悠悠之语,在寤寐千载的洞悉中,被一一解除。于是,他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挥起了画笔……
无论白天受了什么羞辱,吃了多少苦,当伦勃朗在暗夜里举起画笔时,他就忘了一切。镜子中的“我”将挥动画笔的“我”,渐渐带到了畅然而又肃穆的境界。他的笔端似乎有寒气,再热烈的现实、繁华的世界,一到他这里,就会湮没在一片黯淡幽深之中。可怎么会真的没有光呢?若没有那一缕光,他如何有信心去思忖:其实古往今来的艺术史,就是少数孤独者的历史。他们有胆魄、有决心独立思考,无畏地、批判地检验陈套,从而为他们的艺术世界开辟出新的天地。
想到这里,他衰老的身躯变得年轻有力了,画意奔腾,滤过他的肌肉骨骼,向着自由自在的艺术妙境飞去。等到最后一笔落定时,他发鬓上闪着汗珠,脸庞上聚着血气,他退后几步去端详“我”,看见一个完全脱离了尘世之苦的、非凡的人!此时的他,若去荒凉的海上漂泊行船,他心里对辛苦是淡漠的;此时的他若去继续领受世人给予他的糟践,他心里对凡俗是不屑的;此时他若去打仗或者遭遇突然的灾难,他心里对死亡是无畏的,甚至是满足的。他的汗水从身上每一个毛孔里渗出,他的意念中更加没有一丝一毫的惧怕、悔恨,唯有对“我”的肯定与激赏。他甚至以一种近乎威严的表情,从他所在的画面上看向这个世界。显然,他很清楚:只要他还能创作,他作为人的尊严、画家的尊严就不会泯灭!
后来的人,很难理解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刻版画、100多幅自画像和2000多幅素描的伦勃朗,在那么困顿的情况下,是如何保持如此旺盛的创作力的。
也许,他一生不辍的自画像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它们,绝非简单意义上对年华的记录与展现,而是以毕生阅历换来的对世界的深深内省,更饱含着他对于绘画艺术及绘画语言的不懈探究。到最后,世上所有艺术家毕生追求的“深刻”,不是伦勃朗偶尔显示的氛围,也不是作为时令特征、地域特征的外在情境,甚至不是伦勃朗寂寞情绪的表象,而是他的“艺术之语汇”。
活着时,他未必知道自己有一天会“凤凰涅槃”。他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亲笔签名:“我是谁?”这个问题令谁见了都要发怔。
我是谁?
漫漫人生路,谁没有陷入黑暗的时候?当整个世界都来否定你,你能否像伦勃朗一样死死地坚守住自己的信念走下去?你能否像伦勃朗那样,让自己最终活成一句诗:
但愿我能化作夜
而我却是光啊!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