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孩子上北大

时间:2015-10-29 10:46:50 

:《湖北黄冈中学辉煌不再,近14年未出省状元》,文章说黄冈中学1999年后再未出过省状元,2007年后再也没有拿到过国际奥赛奖牌,如今仍是当地最好的学校,升学率并不低,只是已不复当年的辉煌而已。许多人在故作悲悯之余仍掩不住内心的兴奋,他们把所谓的“黄冈中学衰落”视为“应试教育式微”的象征。黄冈中学一位老师说:“在如今教育界,黄冈中学被当作邪恶的女巫,大家将它架上火刑架,添柴加油,一起见证这个应试符号的死亡。”

素质教育or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一词起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现在这个词仍保留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最初含义,但被舆论高举的“素质教育”其实是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而构建出来的。

因此,要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就要知道什么是“应试教育”。舆论将“超级高考工厂”视为“应试教育”的化身。“应试教育”只注重高考学科的教学,搞题海战术,不注重学生才艺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泯灭学生的个性。在作为对立面被构建出来的“素质教育”下,学生是轻松自由、爱好广泛、多才多艺的。

这样,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被构建成两种对立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意识形态构建。

那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无意义的词语吗?非也。在撇去夸大其词、褒贬强烈的意识层面的浮沫后,这组词语还是有所指,且指向非常明确的。

游戏规则的视角

通常在谈论应试教育或素质教育时,所指的范围一般为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这就给出了一个有价值的线索:隐形的高等教育才是最具主导性的大玩家,大学是整套游戏中的核心环节。

在任何社会,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工作岗位总是稀缺的。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的学历文凭,是通向这类工作的敲门砖。这并不是说有了名校文凭,竞争这类工作就易如反掌,而是说在同等条件下,名校文凭大大提高了获得这类工作的概率。

高度稀缺的工作岗位,传导到教育体系,决定了一流名校的入学机会也是稀缺的、竞争激烈的。影响会一直传导下去:为了提高上名牌大学的概率,你得上重点高中;为了提高上重点高中的概率,你得上重点初中;为了提高上重点初中的概率,你得上重点小学;为了上重点小学,你的父母得买学区房……教育质量好的标准,说到底就是升学率,即学生竞得更高一级优质教育的概率。竞争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展开,最重要的规则体现在大学招录环节。

一种规则是考试,招录看分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由于分数是定量的,考生拿分数说话,谁上谁下一目了然。另一种规则是不唯分数,看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学术水平、兴趣特长与社会实践等,这些都不太好量化,招录者的自主权就大了。

统一高考就是采用前一种规则,现行的自主招生更偏向于后一种规则。

大学的两大功能

那么,大学招录采用哪一种规则更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回答为什么要上大学,大学是什么。

上大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了积累人力资本。动机或高雅——亲听大师教诲,与志趣相投的同龄人一起成长,为增进人类的知识与福祉做出贡献;或世俗——进个好大学,学个好专业,将来找个好工作,得个好配偶。这些动机均可被“上大学是人力资本投资”所涵盖。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读者2015年第22期

美图欣赏

读者2015年第22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