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马未都那一集,我不免暗暗责怪他们父子缺少人情味。他父亲是家族长子,爷爷和全家族对他寄托无限希望,用一年可买四亩地的钱供他读了十年书,指望他改变全家族世代在海浪中讨食的命运。他瞒着爷爷出走参军,到20世纪80年代病逝,再也没有回过故乡。而家族父老兄弟迄今为他保留着他“应当”继承的房子,一直空着不许同族人住。因为这次拍寻根片,马未都才从北京来到那个还有亲叔伯的小岛。
转念一想,这也在情理之中。“文革”中,我们批“封建主义的宗法思想”,毁宗祠,烧族谱,讲的是“阶级感情”,什么家族呀、亲情呀,都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小资产阶级的温情”,必须改造,必须摒弃。
所幸这一切都已过去,中国正在回到一个正常的社会,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正名。像《客从何处来》这样的个人叙事、家族叙事,不仅让当事人在祖宗牌位(墓碑)前热泪长流,也感动着许许多多善良的观众,引发思考和自省。
《客从何处来》节目名称脱胎于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名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英文片名则是“我从何处来”的翻译,更直白地切合“寻根”主题。央视为制作这几个人的寻根专题片,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参与寻找线索和考辨的人有大学教授、档案馆和研究所的专家等等,这只是为了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他们也知道这不是普通记录者能做到的。
其实,普通老百姓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只要做有心人,就可以对我们的父母和祖宗增进许多了解。他们的经历也许没有多少传奇,但真实生动,同样可以丰富乃至矫正我们的历史认知。
(黎 青图)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