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中国来源:《新周刊》2011.1(2)

时间:2014-09-17 08:33:02 

中国领导人明白,倡导对外开放,首先是对美国开放。这个国家是这个星球上最成功的国家,用二百余年就成为继罗马帝国之后人类史上最强大的国家。它是老大,好莱坞假想地球遭受外星人入侵时,是美国独立拯救人类。可令美国人不解的是,为什么世界人民都越来越像他们,却越来越恨他们?

中国对待美国的态度就是对待全球化的态度:欲拒还迎。

从“中国可以说不”“阻击霸权”的愤怒,到“让全球化抱抱”的慎思,全球化是一个悖论式的发展过程:即有一体化又有分裂化,既有国际化又有本土化,既有集中化又有多样化。有人称之为福音,有人咒之为灾难;有人视之为机遇,有人把它看做陷阱。

三十年后,美国梦是过去时,中国梦是现在时。中国从边缘进入世界舞台核心,中国从排外到兼容,中国人“欲望榜”前三位是:有更多钱、国家富强和周游世界。

中国人看美国是“双面美国”,同样美国人看中国也是“双面中国”。

《时代》周刊提出美国该向中国学习的五件事:1.充满活力;2.重视教育;3.赡养老人;4.多多储蓄;5.放眼未来。

网络改变了中国吗

由技术主导的社会变革在人类历史上比比皆是,就像工业革命催生了机器大工业时代,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作业,任何技术的飞跃都会演变为社会的进步。互联网革命亦如是。中国的第一家网吧诞生于1996年,它有50台联网的电脑,每小时收费30元,其时中国网民的数量不足两万。2011年,中国有网民4.85亿、网站191个,网络是生活工具,也是人性的展示场。

4.85亿网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构成,他们中有官员、意见领袖、草根民众,这个族群的社会身份各有差异,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丰富性成就了网络世界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让我们得以目睹网络问政、恶搞精神、人肉搜索等各种气质迥异的互联网作品横空出世。网络其实是各种信息碎片的流窜渠道,把碎片拼接在一起,就组成了当代中国的浮世绘。线上的中国风就是线下的中国实景,大喜和大悲同在,有举国欢腾的奥运盛会,也有彷徨无助的弱女邓玉娇。

互联网是技术至上的产物,在发展中却渗入了更多人性的特质。网络走到今天,网民已经不再是受众,而是主体,他们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情绪出口里参与这个国家的大喜和大悲,为邓玉娇呐喊,为“7.23”遇难者追问,沉默的大多数得以发声,少数派也不至被湮灭。网民既是网络内容的创造者,也是现实社会的监督者,在破坏和创造的历练中,网民成长为网络公民,网民的声音即民意的投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苏特在离职时留下名言:“和谐的国家生活,来自多股力量的相互抗衡和争论。”看来互联网正在实现这一点,它独有的平等属性和互通的特质让人们学会了在争议中寻找共识。

互联网提供巨大的信息空间和宽广的言论平台,它的触角还不限于此,门户网站拓展了新闻空间,B2C和C2C网站拓展了商业空间,简而言之,它们拓展了中国人的选择空间。

中 国缺 什 么

1793年,英国乔治国王特使马嘎尔尼从中国带走了一封信,信中称中国无需任何英国产品。“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咕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遗使恭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中国真正被批准进入全球贸易体系WTO是在此后的206年。

170年前,天朝乃世界之中心。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打掉了天朝的尊严,让清朝知道了世界之大、竞争之烈。

近代中国与西方交往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中国先是发现自己缺坚船利炮,而全套西式装备的北洋水师依然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覆灭。于是发现还缺先进的社会制度,便照虎画猫引进了议会制、总统制。袁世凯复辟后又发现还缺民主、科学。“五四”时期的人们纷纷拒买日货,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甚至妓女上街声援,小偷罢偷,可随后开始了军阀混战。有人批评说,中国一向缺乏合作精神......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故事会

美图欣赏

故事会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