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折柳为别,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征程。
卷六 大秦帝国(8)枋头之战(上)
历来偏安江南的政权北伐,水路总是首选。因为南方多步少骑,河道纵横,走水路不但轻松快捷,且便于运输辎重。桓温自广陵北伐中原,最合适的路径是由汴入河。但由于中原多年战乱,汴水无人疏浚,河道狭浅难行。桓温不得不选择绕远,走汶水—济水一线。
桓温定于四月出师,本来是指望夏季到来后,充沛的雨水能使舟师行驶更加顺利。不巧却连旱多日,等到船队开至金乡县(今山东金乡北)时,河道已然断绝。不过这没有难倒桓温,他命令冠军将军毛虎生率领工程兵,凿巨野泽三百里,引汶水入清水,将通往黄河的水路打通。巨野泽,即后来的梁山“八百里水泊”。而桓温凿开的运河,后世则称之为桓公渎。
桓温登于楼船之上,放眼望去,四野苍茫,渺无人迹,不禁兴起了“神州陆沉百年丘墟”之叹(本书第二卷第六章曾提及此事)。这时,参军郗超建议,考虑到河道时通时绝,粮草的运输是个难题,如果到时接济不畅,敌人再坚壁清野,那我军可就危险了。不如入黄河后弃舟登陆,直趋邺城,毕其功于一役;要不然就阻河为固,专心于控引漕运,待明年资储充足后再图进取。否则万一进不能速战速决,退又不能无后顾之忧,迁延下去到了冬天,一来水道将更加滞涩,二来我们又没带充足的过冬衣物,那我们的麻烦就不仅仅是缺乏粮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