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证词:我眼中的秦朝(49)

时间:2016-09-11 01:49:21 

南征百越(2)

回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之后,兵势所趋,乘胜南进,准备彻底扫荡南中国。

负责这次军事行动的人叫尉屠睢,投入兵力总数达五十万人。

在此之前,老将王翦统帅六十万部队一举灭掉了楚国,这六十万与后来的五十万之间是否存在联系?鉴于目前的资料所限,我们无法得出准确地判断。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后者同样应属于帝国的精锐之师。

这五十万精锐之师就如伸开的五个指头,肆无忌殚地朝南中国推进。

一场巨大的灾难,就潜伏于这样的兵分五路,分明是兵力过散,太过麻弊。

不过,战役的初期还是比较顺利的。

这五路大军之第一路,集结于今江西余干县南面之信江一带,由此东向,攻取东瓯和闽越,是年平定,置闽中郡。

第二路和第三路大军作了一个战术配合,目标南越。

第二路大军从江西南昌出发,进抵南野(江西南康南),由此越过大庾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统称五岭,又叫南岭),进入广东北部。

第三路大军从湖南长沙出发,经骑田岭一路攻击前进,直捣南越心脏——广东番禺。

——这种一主一辅的作战方式,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蒙恬在北方防线就是这个打法。

第四第五路进入广西:一路越过萌渚岭,进入贺县;一路迂回进抵靖县,而后越过越城岭,到达桂林。

五路大军如期展开攻势,兵势甚盛。然而除了第一路大军收获颇丰之外,其他四路大军的作战都相当艰辛,而且疲惫,乃至于陷入被动挨打的泥沼。

出现这种局面,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

南中国地形复杂,河道纵横,秦军依以为攻坚的骑兵与战车部队,很难在这种七零八碎的地貌里发挥出应有的威力和效力。

这就如坦克之与丛林一样。

更为严重的是,秦军战线推进太快,后防线拉得太长,而又由于上述地理特点,后勤补给很难在有效的时间里到达前线。而越人出于凶悍的本性,势必顽强抵抗,这样,秦军想从当地得到任何补给,怕也是妄想了。

我想,非但尉屠睢没料到,估计秦始皇本人也预料不到会是这样一种糟糕的局面。

《淮南子》对这一时期秦军在南中国的作战生活,给出了生动的描述,虽只有七个字,却完全抵得上七千字的信息量:

“三年不解甲弛驽”。

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部队疲于奔命,得不到有效地休整,不累死,也得给拖死。由此来看,百越人的凶悍与顽强,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

这些越人在秦军进攻的初期,打不过就跑,跑进深山老林,宁愿与虎豹豺狼为伍,过那茹毛饮血的生活,也不愿成为帝国的子民。

尽管帝国政府派出一个叫史禄的人,开凿了一条长约三十公里的灵渠,将当时运输最为便利的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贯通起来,部分解决了粮草运输问题。然而糟糕的情况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扭转,相反,却是每况愈下。

这些越人看来无师自通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之类游击心得,就如他们擅长的行舟水上一样,竟然也应运得妙手偶成。

他们很巧妙地选择了二个关节点来打击驻防军。一是凶悍中精选最凶悍,由这些人来领导抗秦游击活动,其意义就等同于本·拉登之于基本组织,美国人不头疼也得头疼。

然后乘着漆黑的夜晚,四处出击,不断袭击、侵扰驻防军。遇到小股部队就袭击并且消灭,要是大部队则施行侵扰加骚扰,令其寝食难安,走向崩溃——指心理。

这一策略理应取得了成效,终于在某一个最佳的时日,越人相继发起了反攻,结果是:

秦军伏尸流血数十万,几乎是全军覆没,连统帅尉屠睢也光荣殉国。

除了收缩防线,想来秦始皇也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454647484950515253..86下一页

相关中国历史

美图欣赏

中国历史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