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百越(1)
正当蒙恬在北方边境线高奏凯歌的同一年(公元前214年),在南方,帝国军队似乎也是一路高歌猛进的。然而事实上,在此之前,一向所向披糜的帝国军队,就遭遇过一次严重的惨败。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秦始皇都得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在他的一生中,屈指可数的、仅有的二次失败,都与南中国有关。
上一次是秦始皇轻信年轻的将领李信,结果完败于项燕。
和上一次一样,这一次,秦始皇同样不准备把传说中的大禹当作榜样,玩什么站在台阶上跳舞,以此来驯服桀骜的有苗(也是南方部落)。或者如后世的诸葛先生一样,第七次擒得孟获,再第七次把他放了。
这不是秦始皇的行事风格,他也没这耐心。
于是,历史上出现了这样的策略身影:
以暴制暴,以野蛮对野蛮。
这个策略的成功之处在于,秦始皇到底组成他的亡命之徒,以对付在他看来同样是亡命之徒的越人,终于很勉强的统一了南方。
在往后的历史中,我们将有机会见证到这里所说的“勉强”一词的实质意义:不屈不挠的越人,一以贯之地坚持他们的亡命劲,在楚汉战争中,终究闹腾出不小的动静。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所谓的“亡命之徒”的分布情况,以便为下一步的叙述作辅垫。
我们知道,古代中原人恃其文化水平高,彬彬有礼,因此泛称不彬彬有礼的北方蛮族为“胡”,东南方蛮族为“越”。
这些越人分布在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一带,因其分部众多,故又称“百越”。
其中有几支相对卓越的分支值得一提。
以浙江绍兴为中心,当时分布着一支天份极高的越人,他们就是著名的于越。春秋战国时期,威名不输于中原古诸侯国的越国,即为于越所建立。
其代表人物就是卧薪尝胆的主角——越王勾践,在他带领之下,越国曾一度称雄中原。
后来越国被楚国所灭,于越人也就成为楚的一部分。秦灭楚,这部分越人自然归属秦帝国。
东越居住在浙江省南部的瓯江流域,以温州一带为中心,因此又称瓯越。
以福建省福州为中心,当时是闽越的势力范围。由此往南,在广东、广西,又分布着南越和西瓯。
秦始皇此番攻击的目标即是绍兴以南的越人,也就是除于越之外的越人。
雄才伟略的秦始皇,确实是在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事。
没有证据表明,在此之前的圣君,比如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有过统一南方的实质性举动。但秦始皇真实地做到了这一点,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淮南子》一书说,秦始皇是“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所以才大兵南进。
上述宝贝固然是人见人爱,揣在身上显身价,藏在家里可保值。但应该说,比这更为积极的意义在于,秦始皇不是一个贪图寸头小利的人。
前文已述,和偌大的帝国一样,“皇帝”一词也是秦始皇的独创。这二个字拆开来看,在古代都有过语源,比如三皇五帝,但不曾出现过这种简洁明了却又意味深长的组合。
就是说,这个词是前无古人的,它的性质属于横空出世。
受这种思想界境的驱动,秦始皇着意要做前无古人的事,这不是鬼使神差的结果,也不是水到渠成可以解释得了的,却是一种清醒的认识。
拔高的说,就是一种历史责任。
所谓英雄,他不是在做个人的事业,却是那年那月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因为英雄的个人命运所展现的,是共同命运的特征。
就是说,英雄所做的,也是大家想做的,区别在于,做成与做不成而已。
基于此而言,南征百越,必是秦始皇统御全盘的必要布局。这就如下围棋,每一个要点都是高手的必然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