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正月十五上元节这天,东余店乡十里八村的人们都会敲打着锣鼓,舞着狮子,烧着高香,奔向青龙山,共同祭拜他们的社神——蟉子。
明朝洪武年间,应山县经历了连续战乱,又遭遇三年干旱,民不聊生。正值六月,骄阳似火,田地龟裂,禾苗干枯,人畜饮水困难。癸卯日正午,忽见天空雷鸣电闪,乌云密布,天地仿佛要合二为一,人们纷纷躲避。突然,一道白色的闪电,划破天穹,伴随一声巨响,一个庞然大物坠落在青龙山上。
少倾,乌云散去,滴雨未下。人们来到山上,只见一条乌龙,当地人叫它蟉子,长二三十丈,阔丈余,右前额和一只五爪脚血肉模糊,龙鳞散落一地,已奄奄一息。一些年长的百姓,叹息这蟉子遭罪,拿来斗笠,蓑衣为他遮挡太阳。药翁余守业听说蟉子坠地受伤,带上檀香,熬好苍术汤,来给蟉子疗伤。他围绕着蟉子烧起七七四十九盘檀香,然后用苍术汤,把蟉子的伤口擦洗七七四十九遍。人们的行为感动了天上的鸟儿,几十万只鸟儿在天空盘旋,为蟉子撑起一把巨大的天伞,山上的气温降低不少。一连数日,这些鸟儿白天聚,夜间散,天天如此。人们奔走相告,来看稀奇的人络绎不绝。
有一乡绅,每天都来看热闹,他老想弄明白,这蟉子为何落难至此。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原来,这蟉子是龙王的第二十九子,专门负责应山调雨一事。他看到明朝君主暴戾,官员腐败,就没有精神安排降雨之事,一懈怠,打了个盹,睡了三个时辰。天上一个时辰,地上就是一年那!这一打盹不打紧,应山三年没有下雨了,可苦了老百姓。龙王巡视,来到二十九太子这里,正见太子打呼噜,怒喝一声:“孽畜……”太子一惊,迷迷糊糊站起来,正准备向龙王领罪时,脚下一滑,从天上摔了下来,正好落在了东余店的青龙山山上,幸亏山上种了许多果树,缓冲了一下,这蟉子才没被摔死。
蟉子在人们的救治和鸟儿的呵护下,伤势渐渐好转,过了半个月,就能开口说话。看到人们和鸟儿们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蟉子很是内疚。它对药翁余守业说:“应山人民勤劳善良,我把你们和官府混为一谈,庸政懒政,三年没为你们降雨,真是作孽啊!”说着就要挣扎着起来,余翁赶紧按住蟉子:“我们知道你是条好龙,为我们黎民百姓着想。但你得养好身体,才能为老百姓做事呀!”蟉子问道:“我这伤养好还要多久啊?”余翁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啊!”这蟉子一听急了:“一百天,不行。老百姓的庄稼等不了啊!我得去降雨了。”蟉子把头抬起,准备挣扎起来,一阵晕眩,昏了过去。
蟉子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办法尽快降雨,救老百姓的庄稼。无奈身体受重伤,不能亲自降雨。他写了一封信,托余翁把信交给何仙姑,转交给龙王。信中,蟉子检讨了自己的过失,歌颂了人们的善良,最后请求父王为黎民苍生着想,快降甘霖。不几天,风起云涌,应山喜降大雨,旱情得以解除。人们纷纷来到山上,感谢蟉子的恩泽。
蟉子被热情善良感恩的人们所深深地感动了,他深情地对人们说:“我保证,从此以后,让这里风调雨顺,不再让大家受旱遭涝了。”
转眼就到了秋天,蟉子在山上已经养了一百天。这天上午还是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到了中午,乌云密布,天昏地暗。蟉子含着眼泪,向人们点了点头,算是道别吧。突然,一条巨大的水柱从天上直达山上,蟉子随水柱一起升腾,水柱裹着蟉子,“嗖”的一声,就不见了。
从此以后,东余店这个地方,不涝不旱,风调雨顺,人们丰衣足食。
为了纪念蟉子的丰功伟绩,当地老百姓在山上修建了一座庙,取名蟉子庙,庙里供奉着蟉子。几百年来,庙里社火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