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一家地市级日报社招聘采编人员。在入围面试的10人中,无论从学历,还是所学专业来看,我都处于下风,惟一的一点儿优势就是我有从业经验——在中学主办过校报。
接到面试通知后,我静静地拢了拢思绪,客观地分析了分析自己的所长和不足,把应对面试的场景做了一番精心设计……
我把收集到的厚厚一摞报纸重新翻了一遍,琢磨它办报的风格、特色、定位,它主要的专栏等等,做到心中有数。我还记下了一串常在报纸上出现的编辑、记者的名字。
参加面试时,评委竟然有8个。第一个问题是常规性的自我介绍。第二个问题是“你经常看我们的报纸吗?你对我们的报纸有多少了解?”我便把自己对这张报纸的认识,包括它办报的风格、特色、定位、不足等全部说了出来。
最后我说:“我还了解咱们报纸许多编辑、记者的行文风格。例如,某某老师消息写得简洁明了,某某老师善于通讯写作;某某老师文风清新自然,某某老师说理缜密流畅……虽然我与他们并不相识,但文如其人,我经常读他们的文章,也算与他们相识了。”我注意到,许多评委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后来,我才了解到,我提到的许多老师就是当时在场的评委。
第三个问题是“谈谈你应聘的优势与不足。”我说:“我的优势是有过两年的办报经验,并且深爱着报业这一行。拿起一张报纸,我总不自觉地给人家挑错:题目显得累赘,哪个词用得不合适,哪个错字没有校对出来。版面设计不合理,碰了题、通栏了……甚至有时上厕所,也忍不住捡起地上的烂报纸看……”听到这里,评委们不约而同地笑了。
面试结束的时候,我把自己主办的校报挑了几份分发给各位评委,请他们翻一翻,提出宝贵意见,并说:“权当给我们学校做个广告。”评委们又笑了。
最终,我幸运地被录用了。事后了解到,一开始我并不被看好。然而,其他参加面试的人回答问题过于“正统”和“死板”,正是我事先早已“设计”好的灵活与幽默,让挑剔的评委们觉得我更适合干记者这一行。
于是,不起眼的我脱颖而出。
选自《精华文章阅读》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