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门火炮绞杀鬼子

时间:2016-12-16 09:08:57 

火炮被誉为“战争之神”。中国是最早使用火炮的国家之一。早在1332年的元朝时就装备了金属火炮。但近代中国的火炮却远远落后于西方。虽说自洋务运动起就“设局制炮”,但由于长期军阀混战,不能满足国家防卫的需要。这一乱局直到“七七事变”后,才有了重大改观。

改观源于抗战初期“中国工业命脉西迁”,大批兵工厂迁渝,使重庆不仅成为大后方的兵工基地,也成为中国火炮的生产基地。在内迂重庆的13家大型兵工厂中,炮厂员工约1.5万人,他们生产的火炮主要有60,82、120毫米迫击炮和37战防炮、75步榴炮、100榴弹炮等,重点厂家包括兵工署第10工厂,第21工厂和第50兵工厂,3家工厂8年共生产火炮1.5万门,为拯救民族危亡作出了贡献。

战时造炮

“我是1939年10月5日进50兵工厂的。”家住重庆郭家沱望江村4栋18号的何兴元,年逾九旬,仍清楚记得进厂的日子。何是长寿葛兰人,生于1918年,“当初我正在城里干挑水工,听说郭家沱的兵工厂在招人,丢了扁担就往这边跑。”

其时,50兵工厂刚从广东迁来,不少机器设备正缺人搬运,“管事的一见我,就收下了,说,抬东西去!”

从进厂到上世纪80年代退休,何兴元和炮打了40年交道。最早教何兴元造炮的是广东师傅丁贵林,“他是个技师,有本事,见我人勤快,就问想不想跟他学技术,我可巴不得呀!”于是拜丁为师,学造炮。“那是1940年前后的事。”

何兴元先后干过60炮底座、37战防炮热处理等工种,“当时没电炉,37炮要开炮管膛线,得先用柴火将炮管烧软再开,有时上面半截开出来了,下半截却冷凝了,炮管就得报废,真心痛啊!”

他还记得,50兵工厂外地人特别多,“弛们太多是技师或技工。但不管来自哪里,大家都很团结,一心想着多造炮。”1941年8月11日,日机袭击50兵工厂,炸死员工28人,“全厂愤怒了,大伙边建厂房边造炮。”据《望江厂志》载,50兵工厂在1939年恢复生产,当年就修造出86门150毫米迫击炮,制造炮弹41800发;1941年研制出中国第一门37战防炮,并大量生产60迫击炮。

“50兵工厂能迅速复工,与专家治厂有关。”现任国家59所正研级高工郑光宇说,“解放前我在50兵工厂干过。它的历任厂长都是火炮专家。”譬如第一任厂长江杓。上海人,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毕业,任50兵工厂厂长时佩陆军中将军衔。“重庆兵工厂的厂长一股只是少将,可见当时对火炮之重视。”

50兵厂厂还有一位著名厂长叫李式白,同济大学毕业,曾主持研制60炮和57毫米无后坐力炮,“李厂长还为解放西藏和抗美援朝立过功!”50兵工厂工务处长王国章,也是同济毕业,他从1933年进兵工署到1949年重庆解放,为火炮工作了16年。

这样的人才,为重庆造火炮奠定了基础。

重炮威力

71年前爆发的那场关系民族存亡的大血战中,中国火炮是什么状况?

“中国军队的炮火,不及日军十分之一!”军事史专家李意志说。“七七事变”后,日军之所以能快速推进,除蓄谋已久的侵略野心外,“其火力凶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按说,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人数并不少,但海空军办量悬殊,“特别是陆军火炮,吏是差一大截。”抗战爆发前,陈诚曾圭持炮兵督导整训,全国可用火炮仅457门,有的作战师根本没炮!而进攻的日军以师团为作战单位,一个甲种师团(如进攻平型关的坂垣第5师团),下辖4至9个步兵联队(团)及1个野炮联队,兵力达2.5万人,拥有火炮120门,包括54门75毫米野炮,12门105毫米榴弹炮等,且每个步兵联队还有300余人的炮兵大队,拥有数十门迫击炮和反坦克炮。“日军凶狠的炮火,让初期参战的中国军队伤亡惨重……”

唯一的例外是当时中国陆军炮兵第10团曾大显神威。“该团拥有从德国进口的150毫米重榴弹炮,最大射程15公里,弹重42公斤,全炮重约6吨,用汽车牵引,是全国唯一的机械化炮兵部队。”李意志说,这批火炮的监制者,就是后来任重庆50兵工厂厂长的江杓、李式白和工务处长王国章等。

重炮10团参加了凇沪会战,先后对日军野战机场和虹口司令部进行猛烈轰击,打得对手鬼哭狼嚎,“日本人根本不知道中国军队竞拥有射程超过10公里的火炮,曾派汉奸到处打探,终无结果。”此后,重炮10团先后参加了台儿庄、武汉会战、江阴保卫战、长沙和缅甸会战。

生产出上万门火炮

当年日机对重庆狂轰滥炸,目的之一就是要摧毁兵工厂。何兴元记得,为避日机,50厂的许多机器就藏在山涧里,生产车间设置在人工开凿的隧道中,“当时工人肯拼死命,都知道是在为抗战奋斗。”沿江一带,夜夜灯火通明,机械转动之声轰鸣于峡谷,甚为壮观。郑光宇说,这期间生产的火炮主要是仿法国布朗德武60、82,120毫米迫击炮,50兵工厂还生产了少量战防炮和野炮。

最先生产82炮的是21兵工厂,“该厂迁重庆后,扩大丁82炮的生产规模,抗战期间共生产7611门。”李意志介绍,“这种炮射程超3000米,深受前线部队好评。”1943年1月,21兵工厂由工程师段士珍主持,重新设计120毫米迫击炮,“它比82炮威力更大,特别适合炸碉堡。21兵工厂在设计中使用了胶轮和弹簧减震,全炮仅重212公斤,比470公斤的法国母炮轻258公斤,射程达4923米,在滇缅反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1年7月,兵工署令50兵工厂筹造60迫击炮,工厂参照布朗德式炮重新设计,于同年9月造出第一门,次年投入批量生产。1942-1945年共造3400门,加上第10兵工厂造的2770门,重庆共生产6100多门60炮装备前线,大夫增强了中国军队的火力。“这种炮的特点是轻,”参加过滇西松山大血战的重庆老兵杨克南说,“它的射速达每分钟18发,最大射程1400米,但全重仅18公斤,一人可背负行走。”

当时前线最大的威胁是日军频繁出动的装甲车和轻型战车,其装甲厚度为16-25毫米,“战防炮是它的克星!”1938年5月兵工署令50兵工厂试制37炮,并派李式白率员赴德国克兰公司购买100门战防炮的原材料。因受战争影响,1941年50兵工厂才试制成功中国第一门37炮,“这是当时最优良的战车防御武器,最大射程6000米,400米内可击穿40毫米的钢板!”由于原材料受限,50兵工厂只生产出94门,另外还修造了281门150毫米迫击炮,“它们是追击炮之王!”

重庆火炮威名远扬

8年抗战中,重庆生产的1.5万门火炮,在前线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李意志说,由于西迁后复工及时,重庆火炮最先的立功是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1941年12月,日军调集5个师团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以13个军进行防御。是役从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历时23天,50兵工厂生产的150炮和21兵工厂生产的82炮大批送上前线,“中国守军将这些炮放置岳麓山上,加上原重炮10团的榴弹炮,给予日军毁灭性打击。会战共消灭日军5万余人,这是自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盟国的第一次大捷、引起强烈的国际反响。参战的10万川军也配备了重庆炮,如杨森的20军有了火炮支持,打得凶狠,以至日军多年不敢再犯长沙!”

选自《重庆晚报》2008.7.10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民间传说

美图欣赏

民间传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