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的“军令状”

时间:2016-12-16 09:58:19 

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五大书记围坐一堂,请粟裕当面汇报他的设想。

粟裕虽然已是一路“诸侯”,麾下有千军万马,但这种“五大巨头”当堂“会审”的场合,却生平第一次遇见,不免有些拘谨。

好在他思索已久,又有备而来,早已烂熟于胸。于是乎口若悬河,洋洋洒洒,将已在电文中3次斗胆直陈的战略构想与暂不过江的理由,痛痛快快完整地复述了一遍。

这似乎是现代版的《隆中对》。

最高统帅部的“巨头”们听完后面色凝重,或踱步沉思,或地图前指点比划。毛泽东盯着粟裕说:“你说的打大仗,有多大?”

粟裕回答:“歼敌10万、20万,甚至更多。”

这当然也是毛泽东梦寐以求的,但他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也就是4个月前的1947年12月9日他电示粟裕所指出的:“目前时期,华野仍以打中等规模之仗为有利”,饭还得一口一口地吃,因此说:“这需要时间。”

周恩来也插过话,说:“你下江南,确实不会轻易取胜。老实说,能够轻易取胜的地方,我们也不会派你去。”

毛泽东忽然变得异常严肃,说:“如你感到确有困难或不愿意率一兵团南下,我们可以考虑另换统帅。”

这句话让在场的人都觉得很突兀,会场顿时紧张起来。

粟裕对自己的构想已深信不疑,依然坚持着,认为从中原抽走了10万主力,削弱了坚强的突击力量,就会失去更多的时间,甚至可能推迟夺取全国胜利的时间。

此时,毛泽东却笑了。

走完这一道道“程序”,历史的列车终于拐弯,毛泽东被说服了!

他决定采纳粟裕的意见。

当然,他并非彻底放弃了自己的构想,而是开出了一个条件:少则4个月多则8个月之内,必须“歼灭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完成准备渡江之任务”。

中原有三支野战军,毛泽东偏偏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交给粟裕,原因自然是他曾经首开先河,干净利落地吃掉了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

很明显,毛泽东有个底线,如果粟裕做不到,他还得打起背包,乖乖渡江(也许已不是渡江这么简单了)。

这是一份近乎“苛刻”的军令状:

目标:

一、歼灭第五军;

二、歼灭国民党军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一个旅相当于整编前的一个师,约8000人。十一二个旅约10万人,第五军的人数可以累积在内);

三、完成渡江的准备。

期限:4-8个月

立状人(责任人):粟裕

要粟裕完成这么高难度的“动作”,当然得给点“好处”。

毛泽东给他完成军令状的“优惠”条件是:第一,改变了过去“东南野战军”、“华中兵团”、“豫陕鄂野战指挥部”等一系列设想,继续保留华东野战军的番号:第二,责、权、利首次统一,将陈毅调往重新组建的中原军区,让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全权负责华野的全盘工作。

中央书记处会议结束时,他对粟裕说:“陈毅同志不回华野去了,今后华野就由你来搞。”

突如其来的大动作,让粟裕毫无思想准备。他再三谦让,说“华野离不开陈军长”,恳请让陈毅仍回华野。

毛泽东想看到的是粟裕如何完成打大仗的“军令状”以改变中原战局。自然没有答应,便说“中央已经决定了”。

他最后也只同意了粟裕一半请求,任命他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保留了陈毅华野的职务,但陈毅依然必须“迅速”前往新的岗位,“建立中原军区及中原局的经常工作”,也就是主要负责中原军区的后勤。

军中无戏言!

这份军令状无疑是沉重的。当年名满天下、耳熟能详的蜀汉参军马谡,就因为军令状之前丢失街亭,被诸葛老丞相挥泪斩于辕门,成为一千多年来人人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

但对毛泽东而言,给粟裕的责任虽大,却也相当不容易,因一个前线将领而破天荒地改变他雄心勃勃的重大决策,给足了3次斗胆直陈的粟裕“面子”。他完全能这样说,我已经给了你一个机会,下面就看你的能耐了!

对粟裕而言,沉重之下,也“天可怜见”,终于有了检验自己构想的机会。他也可以说,有这个机会,我就足够了!

粟裕最后交了一张满分的答卷。和诸葛亮当年给周瑜立下“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支箭”的军令状,后来果然圆满交差一样,他也不折不扣完成了任务。

两个月时,他通过豫东战役吃掉了蒋介石的军队约10万人;刚好8个月期满之时,他又通过淮海战役“废”了第五军,并完成了渡江的准备。

这个时候的渡江,已不是小打小闹、顾此失彼的10万人,而是气吞山河的百万雄师摧枯拉朽下江南了。

粟裕与毛泽东,一个“斗胆直陈”,一个“虚怀采纳”,成就了又一段佳话。《周恩来传》说,这“构成了以后淮海战役设想的最初蓝图”。

蓝图和剧本设计好了,中原生死对决这幕话剧沉沉的大幕即将拉开。

选自《特别文摘》2011.12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民间传说

美图欣赏

民间传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