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揭发乾隆隐私引发的血案

时间:2016-12-16 09:57:12 

清朝乾隆年间,山西籍的一个小小官吏严上书请立皇后,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因为那拉氏皇后的死与乾隆的风流成性有关。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皇帝老子的隐私是当面揭的么?

风流皇帝拈花惹草

乾隆四十四年(1711年)七月,乾隆再次来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对于这座由其祖父康熙开辟的皇家园林,他是十分喜爱的。每年夏天,只要他没有南巡,都要来这里住上个把月,边避暑边办公。

一天傍晚,乾隆皇帝伫立于“万壑松风”,久久不忍离去。这“万壑松风”兴建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恐怕要算是热河行宫里宫殿区最早的一组建筑了。修建这里的时候,乾隆才出世不久。如今,他已68岁,跟当年的祖父一样渐入老境了……乾隆不免伤感起来,往事如乱云,百感集心间,不由得又想到自己整十年的“鳏居”生活……

众所周知,乾隆是一位喜欢拈花惹草的风流皇帝。但也正因为这一点,使他的婚姻生活风波迭起,悲剧连连。他先是与皇后的嫂嫂傅夫人暗渡陈仓,如胶似漆,把皇后气得一命归西去了。这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里的事。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年)八月,在册立乌喇那拉氏贵妃娘娘为新皇后之后,他依然风流成性,居然在秦淮河上嫖妓,把新皇后气得发了狂。不久,这位乌喇那拉氏也泪尽血枯,命丧黄泉。

对于这位自己原本并不喜欢的皇后的干涉行为,乾隆是十分气恼的,因此,对于她的死并不在意。但对她的死因却不能不注意遮掩,于是乾隆下过这么一道圣旨:自从册立她以来,倒是没有发现她有多大的过失。只是我陪皇太后去江南视察时,皇后忽然性情大为改变,言行失常,在太后面前有失孝道,似乎患了疯迷病。有鉴于此,当时就送她返回京城调养。不料,她天年不永,福分浅薄,医治无效,竟然去世了……

这件丑闻总算顺顺当当地遮掩过去了,但毕竟成了乾隆的一块心病。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不痛快。

小小狂徒惹怒龙颜

且说乾隆在“万壑松风”徘徊良久,郁郁地回到寝宫,就见到大学士舒赫德的紧急奏章。他不看则已,一看便气不打一处来。尤其是山西籍小吏严的奏折里的这么一段话,差点儿没把他气死:

在世人眼里,那拉氏皇后实在是一位贤惠、美丽、贞节、刚强的好皇后。她是非常爱皇上的。她当时看到皇上已经50多岁,国事纷繁,日理万机,够劳累的了。假若还像以前那样天天宠幸佳丽,恐非养生之道而只会伤害圣体。她之所以剪发顶撞,全是为皇上着想啊……恳请皇上还是尽快册立一位像那拉氏皇后那样的正宫娘娘吧!

这个严,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用问,乾隆自然是恼羞成怒,当下提起朱笔,发下一道“将严审明具奏正法”的圣谕,主要部分如下:一个小小狂徒,居然妄议立正宫之事,公然诬蔑我堂堂皇上,令人难以置信,无法容忍,不严惩不足以震慑顽民而端正世风。

明察暗访牵出四阿哥

事情的严重性还不在此。一个小小严,充其量不过一个微贱莠民,他怎么会知道宫廷中的事情?这中间肯定另有造谣之人。查究的结果是,这年正月,有一个山西人去舒赫德家里投书,内容是反对乾隆去山东巡视。恰巧这个严也是山西人,同样是经由舒赫德递上奏折,这是偶然的巧合吗?还是山西籍的京官中,有人在暗中搞什么名堂呢?

再一查,乾隆更是怒火中烧:

这个严居然还给四阿哥写过信,这是怎么一回事?当然,在诸多皇子中,四阿哥是年龄最大的。但若以办事能力而论,六阿哥管事最多。为什么单单只写给四阿哥?有没有这种可能呢?即严给四阿哥投递过那份“立后”的奏折。我看这事得查查。假如有这事,四阿哥当然要受惩罚;就连大学士舒赫德、阿桂,刑部尚书英廉三人,也难逃其责,因为你舒赫德和阿桂是总谙达(管理上书房诸庶务者),而你英廉则是总管阿哥家务者,你们能没有包庇的罪过吗?要知道你们的一举一动都别想逃过我的眼睛。你们还是各秉天良地给我严查此案,有什么就汇报什么,绝不准有半点过失。对于严这种恶毒攻击皇上的凶犯,审明之日即可处以极刑。

很快,乾隆的这道密旨发往了北京。舒赫德等人见到密旨后,人人自危,依旨严办此案,不日便处决了严。

选自《清代文字狱》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更多精彩,请点击: 乾隆 血案

相关民间传说

美图欣赏

民间传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