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初,王德林将军在吉林汪清县小营子镇举旗抗日,建立民众抗日救国军。一时周边各县的百姓群情激奋,青年踊跃参军,工商各界纷纷捐钱捐物。
镇上有个年近七十的老妈妈,满头白发,衣衫单薄,走路一步一颤,领着二十出头的儿子来报名。招兵的知道他们是孤儿寡母,老太太四十九岁上才得了这一根独苗,就不让她儿子当兵,让他在家安心伺候老娘。老太太急了,找到了救国军的司令部,非让王德林将军收下她的儿子。王德林将军为老人义举感动得热泪盈眶,跪谢老人,收下了她的儿子。
为此,王德林特别吩咐手下:“打仗的时候,让这孩子在后面呆着,让他活着,好以后发送老太太,要让老太太归天之后有人摔瓦盆。”
过了几个月,老太太病了,村里人想通知她的儿子。但是救国军四处转战,行踪不定。念在老太太为了抗日让独子上阵杀敌,自己甘愿吃苦受累,村里人就轮流伺候她,但是老太太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这天晚上,老太太已经不行了,腿脚开始发僵变硬。几个上岁数的人陪在老太太跟前,等着老太太咽最后一口气。可是老太太这口气真是难咽,像小孩子似的“噗”的吐一口气,半天才吐下一口。村长趴在她耳边说:“走了吧,孩子没告诉,回不来。明日叫我孙子给你摔丧葬盆,年轻的都给你戴孝。”
这时,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老太太的儿子回来了。只见他一身征尘,脸上带着血污,背上的枪还带着硝烟味。他也不说话,扑通跪在老太太跟前,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就这工夫,老太太喉咙蠕动了一下,咽了气。
儿子接下来挨个给周围老人磕了头,起身出门,消失在夜幕里。人们面面相觑,不知这儿子来去如风、扔下刚咽气的老娘是怎么回事。
大伙唠了几句,都以为儿子军务在身、匆匆回来只为见母亲一面。这时候已经鸡叫头遍,人们赶紧为老太太净身、换衣裳,张罗发丧。
到了第三天圆坟,村长得到消息,救国军老营曾遭到日本鬼子围攻,伤亡惨重,老太太的儿子也在混战中下落不明,时间正是老太太儿子回来的那天夜里。从老营到小营子,千八百里,飞都飞不回来。人们猜测,那是儿子英灵不死,回来送母亲一程。
王德林将军退到东宁,得知此事,命人给家有七旬以上老母的士兵每人赏了三块银元,作为送终费用,这才带队伍退入苏联境内。
选自《新聊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