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孙策勾画脸谱之前,先讲一个故事。有一年发大水,有两个人同时爬到了一棵树上避难,其中一人带有三个馒头,另一人带有三件价值连城的宝物。第一次,带宝物的人用一件宝物换取对方两个馒头,第二次又用两件宝物换取了一个馒头。到了第三天,怀中有三件宝物的人支持不住了,一下子从树上掉了下来,被水淹死了。到了第四天,大水退去,那个吃过三个馒头的人从树上下来,又从那个被水淹死的尸身上拿回了原先的三件宝物。从孙策的经历看,他很像那个身带三件宝物的精明人。
孙策不仅武艺高强,还特别会打战略中的“小九九”。他早投袁术,多立奇功,但未被重用,便产生了自己“实图大业”的念头,可是手中无权,身边无兵,如何能“实图大业”呢?对此,他打起了小算盘,心想,我有亡父留下的传国玉玺,留在身边,实在无用,而袁术早就梦寐以求,要得到此物,如用它做抵押,必中下怀,定会借兵。
“次日,策入见袁术,哭拜曰:‘父仇不能报,今母舅吴景,又为扬州刺史刘繇所逼;策老母家小,皆在曲阿,必将被害。策敢借雄兵数千,渡江救难省亲。恐明公不信,有亡父遗下玉玺,权为质当。’术闻有玉玺,取而视之,大喜曰:‘吾非要你玉玺,今且权留在此。我借兵三千、马五百匹与你。平定之后,可速回来。’”
孙策得此兵马,如虎添翼,一路杀向江东。先后用周瑜、聘张昭,接连战曲阿、取嘉兴、生擒太史慈,一鼓作气,“江南皆平”,为孙权后来称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舍不得金弹子,打不到巧鸳鸯。孙策要“实图大业”,手中无兵,向袁术借,又怕不赏脸,便不惜把亡父留下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向袁术借来“兵三千、马五百”。早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孙坚偶得玉玺,一方面死不承认,一方面认为“必有登九五之分”,他空抱玉玺也未登上皇位。而孙策从实际出发,注重的是实力,是地盘。在他看来,玉玺只不过是徒有虚名的空物,在不能称帝的情况下,它只是块砖头,最多是个摆设。与其如此,不如权作“质当”,借得兵马,“实图大业”。这就是孙策不图虚名,只讲实效的超人之举。
说来既巧又可笑,而那个借兵马得玉玺的袁术,因得了玉玺,便急忙称帝,很快被灭而死。他不很像本文开头故事里,那个带有三个馒头的人吗?
选自《中华合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