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故事,故事大全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民间金故事:祸起金匾:
转日,刘副官果然捧来督军墨宝。墨迹虽非上乘,却也不乏虎豹遒威,且落款齐整,朱印显赫。
事已至此,刘掌柜只好恭敬收下,打点两支高丽山参谢督军润笔。
自此,刘副官每次来店,必问制匾进展如何。
月余,新匾终成。匾材是上等乌樟,漆面如镜,凸刻镏金,气派威严。刘副官大喜,催促即刻换下旧匾。
刘掌柜淡淡一笑:“不可。督军手书的匾额,怎能随意悬挂?定要择选吉日,沐浴焚香,隆重请上。”
一日,刘副官又来,上茶敬烟毕,恐他开口言匾,刘掌柜先赔笑解释。哪想,副官吼道:“挂不挂匾,碍我屁事!”
掌柜愕然,这才注意到,今日的刘副官,面含盛怒,且着一身便装,礼帽长袍,几分商家打扮,便凑趣道:“看刘副官这般行头,莫非有弃戎从商之意?”
刘副官连忙躬身一揖:“果然知我者,先生也。小弟此次前来,正是想罢官为民,拜先生为师,学些经商之道。”
刘掌柜一怔,随后摇头:“开玩笑。小老弟堂堂将帅之容,济世之貌,追随督军左右,正可谓前途无量,岂有屈居贱商之理?”
刘副官打了声苦叹:“唉——按说此理不差,可我的苦衷又有谁知?常言道,皇上好陪,娘娘难伺候。这不,督军心嫩,新近又纳了个如夫人。这婊子,仗着副好皮囊,耍淫威放刁赖,整天拿我当三孙子传唤。稍不如意就哭喊着找督军,叫人如何受得了?已有三位姑奶奶了,再添上这个活祖宗,这窝脖王八的差事,我算是干够了。还望先生念在同宗本家的分上,收我为徒,混碗商人饭。”
见他说得真切,眼含泪花,刘掌柜似有心动,却婉言劝道:“事关前途,切不可意气用事,还望三思。况且,经商也非易事。惨淡经营,如履薄冰,稍有闪失,就会横祸临头。”
刘副官苦笑一声,泪便淌下:“我已思量多日,再混下去,别说腾达,不被几个婊子治死,也得被枕边风正了军法。恳望先生垂怜,救我一命。”
刘掌柜点头长叹:“仕途凶险,古今如此。假若你确有此意,请办一事,再言收徒。”
刘副官施一军礼:“别说一事,就是千事万事,也谨遵师命。”
刘掌柜带刘副官来到二楼密室。开锁启门,霉味扑面。待掌上油灯,这才看清,里面竟陈放着几十块灰尘遮面的店名匾额,大小不一,制作精良,气派威严,各有千秋,题款都是清朝以来历任保府的高官显宦。最外边的一块崭新耀目,正是前些日新雕刻的督军手书。
“这些闲物放了很久了,你把它们劈碎,抱到灶间去。”刘掌柜像换了一个人,厉声言罢,递过柴斧。
刘副官接斧在手,不由得腿颤。望着块块威严显赫的匾额,似乎看到一位位高官,尤其是督军虎容仿佛就在匾额之旁。他怯声道:“师傅,不挂也就算了,何必要劈?”
刘掌柜冷冷道:“军有军规,商有商道。不遵师命,怎好收徒?劈!先从‘督军’劈起!”
“咣当!”柴斧无力地掉到地板上,惊起一片灰尘。刘副官灰着脸,转身蔫蔫而去。
两月后南方有战事,督军率兵南征。
又过月余。这日傍晚,“宝善堂”伙计们正要上铺板关门,忽见一人急匆匆闪进来。来人蓬头垢面,破烂的军装沾着暗红血迹,见到手捧紫砂茶壶的刘掌柜,扑地跪倒,脑门触地,“嘭嘭”有声。
人们惊愕中细看,跪地人竟是刘副官。
刘副官声泪俱下,口称:“还望师傅开恩纳徒,我起誓再不反悔,叫干啥就干啥。”
刘掌柜拈须不语。
刘副官急了眼,冲身而起,寻到柴斧就要奔密室。
刘掌柜喝住,接过柴斧放回原处,然后缓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刘副官不必如此。恕我直言,不是我不肯收你为徒,而是你实在与商道无缘。断了此念吧。”于是,讲了自家兄弟因匾额丧命的故事给他听。讲完了,唤伙计取出百块光洋送客。
又过几月,南军占领保定。驻军首领也常派人来取药。“宝善堂”依然悬挂着那块破烂匾额。
读完本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如果你对民间故事很感兴趣,欢迎订阅故事大全微信订阅号:gsjx365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