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影视中为何又变坏了?(10)

时间:2016-03-20 06:06:55 

导读:中日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十几年的“蜜月期”后,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逐渐转冷。而中国的影视作品中,日本人的形象也随着两国关系的转冷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尽管这段历史到现在也不过20年左右,却经历了几番转变。随着2012年“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的爆发,两国关系陷入冰点。

这件事后来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很多专家学者怒斥这是为了票房不顾历史,为了娱乐放弃深刻的行为。⑦当时人们都把《南京》一片的下线归罪到《变形金刚》身上,认为影院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赚钱。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指责未免偏颇。《南京》作为一部“连续满场”的电影,单场票房虽不如票价高昂的《变形金刚》,但肯定也高过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要为《变形金刚》让路也不该是这部影片。事实上,当年的其他抗日题材影片也都在不同程度上被淡化。2007年恰逢南京大屠杀70周年,却没有一部国产同类题材影片上映,这一点就可以说明问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片不是没拍,而是全部暂缓投拍、暂缓上映了。北京奥运之后的2009年,两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南京!南京!》、《拉贝日记》集中上映。这其中,日本人被塑造成可恨的“君子”形象:他们凶残但礼貌,可恶但聪明,不再是那种脸谱化的丑角形象。

《南京!南京!》中的日本兵形象,与之前的刻意丑化方式已有明显区别。

其中,由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一片不出意外地成为了“全国红军小学爱国指定影片”。很多人看完影片后,还到位于北京、南京的抗战纪念馆参观。当时的记者记录了一段见闻,今天读起来略有恐怖之感——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6789101112131415下一页

相关猎奇

美图欣赏

猎奇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