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邪恶在于,它制造了海量诱惑,这不是考验人性么,而人性就是除了诱惑什么都能抵抗。
以为海量信息给我们增加了各种可能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而写《送你一颗子弹》的刘瑜就说,你怎么知道不是海阔凭鱼呛,天高任鸟摔呢!
美国一个科技作家麦琪•杰克逊写了本书,悲观又绝望,叫《分神:注意力的涣散和黑暗时代的来临》,他认为人类很可能沦为半人半机器,因为我们被各种信息吸引,永远处于走神状态。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就是个走神专家,他说只要坐在计算机前,很容易就忘了自己要做什么,因为总会有比手头的工作更刺激,或更有趣的事情冒出来。
有时候很羡慕古代拖延狂。
你看雨果,写稿时干脆一丝不挂,让仆人把他的衣服全部藏起来,这样他就不能出去玩只能乖乖写稿了。放现代,正好可以在家上网。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达•芬奇为自己拖拖拉拉一事无成而悔恨,作为画家、音乐家、哲学家、发明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他本来打算发明机器人、直升机、温度计和坦克的,结果都没实现,连绘画作品都不超过20幅。呃,让他上网试试……
正当我的拖延症愈演愈烈时,某天,家里网络莫名其妙出了问题,罢工一整晚,我一气之下写了1.2万字的稿子,第二天编辑很惶恐,问,你受了什么刺激?
看吧,治好拖延狂,就跟减肥一样,关键是得对自己狠。挥刀断网,让必须随时上网查资料的狗屁借口见鬼去吧。
就连这篇稿子,我只拖了一天就交稿了(如果不是iPhone能玩微博看天涯社区我还能再提前点),对此,我很羞愧。
本来嘛,一篇关于拖稿的稿子,最佳的结局不就是版面开天窗,在空白页面上留下几个大字“作者拖稿中”吗?(咪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