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住就是一切(2)

时间:2014-11-14 10:29:02 

除了这些,网络是邦妮的另一片天地。而她最初崭露头角,也是在网络上。

一开始只是写着玩,但很快,西祠胡同等年轻人聚集的地方,邦妮的名字开始受到关注。她的文字干练、直接,富有精神张力及生活气息。因为觉得18岁的妹妹很迷惘,整天只知道谈恋爱,失恋之后就痛不欲生,于是邦妮写了那封著名的《给妹妹的一封信》,在网上疯传,甚至被称为是年轻女性指南性文本。“柏邦妮”这三个字开始频频出现于各大网站的BBS。

于是,开始有杂志找上门来,跟她约稿。从这里开始,邦妮就不向家里要钱了,自己解决生活问题,还会偷偷攒钱往家里寄。

这时,距她背着行囊来北影刚好一年。

她的才华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尽管只是个旁听生。大三到大四的那个冬日,任课老师忽然找到邦妮,说,你写的剧本挺不错,我很喜欢。现在外面有个活儿,需要写一个电视剧的剧本,找到我,但我没有时间,你看你怎么样?

这是邦妮人生中接的第一个正式剧本——《浪子燕青》。

编故事难不倒邦妮,30集的剧本,每集1.5万字,她只花了一个半月就写完了全部45万字。

接下来的修改过程却让她切实感受到了一个编剧的痛苦,短短45天,根据投资方的要求,她改了6遍,其中还有几次是完全推倒重写。

每改一次都是巨大的体力考验。累,脖子和肩膀到最后都不能动弹,一动就刀割似的疼。偏赶上那时候,妈妈病了,她一边赶剧本,一边觉得压力大。但她最终还是咬牙扛了下来。卖命写作换来了10万元,拿到钱后,邦妮顿时觉得之前的一切辛苦似乎都不存在了。她用这笔钱在老家为父母买一套宽敞的房子,付了首期。她的成长终于让父母感到释然。

北影两年旁听生涯结束,邦妮在电影圈也算小有名气,当编剧,写影评,大可就此开始“自由职业”。但她决定考研究生,因为正如她在《给妹妹的一封信》中所说,“我从来不以为学历有什么重要,天才都不是科班,但,不是科班,连龙套都跑不了。”

想到就做,从不后悔

随着《浪子燕青》在各大卫视播出,邦妮开始为业内人所知,不断有人向她约写各类剧本。其中包括备受好评、被誉为“中国大地上最后的神话”的电影《黄土谣》。

或许别人看她这几年走得很平顺,但对邦妮自己来说每一步都很凶险,每一步都很难。

一开始,她最受不了的是投资方无理的刁难,觉得投资方没有水平还偏要对剧本指手划脚提意见;而对于一些过于商业化的要求,她也特别愤慨,觉得自己接受不了;但越到后来,她的心态就越平和。

因为她发现,与那些约了剧本,但在写了之后不给钱把剧本骗走的相比,这样的事情根本不算什么。

一开始遇到这样的情况,邦妮总是特别气愤。但在圈子里待的时间越长,她的心态也越好,就把它当作是正常工作损耗呗。对于邦妮来说,她的底线只有一条,绝对不接手写特别烂的东西。

2008年3月,邦妮突然接到《红楼梦》筹备小组的电话,邀请她参与编写新版《红楼梦》的剧本。这无疑是邦妮梦寐以求的重量级作品,但刚接到这个任务时,她的心里充满疑虑:“我要不要写《红楼梦》,有没有这个资格,我能不能写好,自己思想斗争了很久。”

惶恐,惶恐完了之后,邦妮决定试一试。试写的效果并不好,导演说一般般,还行。邦妮心想放弃算了,因为写得也不是特别好,但又觉得不甘心。于是干脆放开了,又写了一集,导演就觉得挺好的,邦妮也就有了信心。在邦妮负责的《红楼梦》分集剧本中,有一幕是众人皆知的“黛死钗嫁”,这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也是最难把握和表现的一个场景。这一集写到最后,邦妮脑力几乎“灯枯油尽”……3个月后,这支被外界称为“青春梦之队”的编剧团队拿出了50集的初稿,邦妮负责的最多,共8集。李少红看到“黛死钗嫁”这一集时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在路上,邦妮

2006年,邦妮如愿考上北影文学系的研究生,3年后顺利毕业。

一路走来,邦妮是幸运的人吗?在她自己看来,每个人的经历都是无法复制的。“失败的人会说这是命,成功的人会说,我有运。成功有偶然性,但偶然还是在必然之中。我不太相信成功有太多偶然。”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半月谈

美图欣赏

半月谈排行榜